论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 新的世纪是一个要求更高,竞争更激烈的世纪。它带给父母及孩子的,不只有机遇,更有挑战。无论你清楚与否,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在方法或态度上,你哪怕稍微微一点点对你来说是举手之劳的改变,都可能决定孩子终生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环境和受到教育的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而成人怎样予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至关重要。而我们看到的现状是,很多家长在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呈现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获取,而不知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爱心缺乏现象日益严重。在报纸杂志上也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报道,有的子女婚后对父母不孝敬,甚至虐待,严重的逼人致死,可是在他们年幼的时候,父母对他们关怀备至,倾注全部的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呢?主要是他们在幼年时期未能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不孝之子认为别人爱他是天经地义,而他却不用去关心和爱自己的父母、家人和同伴,不会体谅别人的痛苦和不幸,他只学会了接受爱,而没学会付出爱。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历次召开的“未来世界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中各国代表提出的一致看法是:要教儿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特别指出应帮助儿童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等等。没有爱心就没有合作,没有合作在未来就无法发展甚至生存。如果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爱心,不会爱,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已经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
| |
上一篇: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 | 下一篇:论银行网上银行业务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儿 爱心 同情心 培养 | 2013-02-18 08:49:5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