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预算外资金有过度膨胀的趋势。大量以政府名义进行的违反国家规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极大加重了企业与个人的负担,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影响了社全的稳定。因此,正确地认识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其的规范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预算外资金 问题 对策 预其外资金属于国家财府性资金的范畴,是与预算资金相对而来的。预算外资金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制度的规定设置的,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财政资金,不在国家预算之内,但是要纳入财政管理,接受监督。我国建国之初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的预算管理体制,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后,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开始把原来预算内的一部分收入,放在预算外管理,国家财政资金开始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两部分。十年动乱时期,预算外资金迅速膨胀。1979年我国进入全面体制的改革的新时期,随着地方财力、财权的扩大,尤其是90年代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在利益驱动下,一哄而上层层收费,使预算外资金比重逐年提高。 一、预算外资金的特点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应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从预算外资金的含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其有这样几个特点。 1、财政性。预算外资金也是财政性资金,但不是由中央财政集中分配。支配权和使用权属于各地方财政和有关行政事业单位,采取收支两条线的财政专户管理办法。 2、限定性。首先,预算外资金的收取、提取、募集及其使用单位、部门是由国家有关法律明确规定赋予权力的。其收取、提取、募集预算外资金的主体具有限定性,即只能由匡东赋予权力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才能依法取得预算外资金。其次,取得预算外资金的范围有一定限制,超出规定范围收取的资金则不足预算外资金,而是"乱收费”。另外,预算外资金在使用上也具有限定性。 3、分散性。预筹外资金是一种非集体性资金,由多种项目构成,并由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分散掌握使用,无论从资金来源还是从使用单位与用途来看,都是有别于预算内资金的一种非集中性资金。 预算外资金上述的三个特点决定了它的运行方式。正确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对预算外资金的研究,也是管好预算外资金的必要前提。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预算外资金的出现、存在和发展有其必要性,并且从历史的角度看也有它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其资金来源可靠,资金安排使用主动及时,能解决预算内资金渠道难以解决的问题,还能减轻国家预算安排的一些困难,有利于加快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不断深人,预算外资金实际上己经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其负面效应与日俱增,在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与预算外资金有关。最明显的就是导致了政府财权分故,财政收人尤其是中央财政收入比例不断下降。同时,非财政部门参与分配的现象日益严重,分配秩序混乱,败坏了政府形象;不规范的“费”大量排挤规范的“税”,造成“预算内紧张、预算外宽松”的财政尴尬局面,导致国家宏观财力供给不足和管理乏力等严重后果。 论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怎样培养良好班风 | 下一篇: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预算外 资金 管理 存在 问题 对策 | 2013-02-18 08:50:5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