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钻研汉语言文学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已十余年了,作为一名高年级的语文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漠视,真觉得有些迷惘。在学生眼里,丰富的汉语言文学仿佛只是一篇篇让他们头痛的文章,他们所面对的,不是什么优秀传统文化,也不是那有韵味的汉语,而是一个个任务,一道道练习。他们很少能体会到语言之美,更不能融入汉语言文学之中,享受汉语言文学中的思想和人性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对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优秀教育传统将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对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学习,我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越发地感觉到,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地钻研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充分挖掘汉语言中的人文精神,使语文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很多的语文课堂,其教学都还是工具化教学的表现。许多人认为语言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习语言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能认字、能读文章、能写各种文体的文章。于是,语文课堂变成了纯知识的教学,变成了语言技巧的重复训练。而今天,素质教育呼唤还语文学科本来面目:语文,作为人类特有的工具,不仅是获得物质文明的必要工具,而且是获得精神文明的必要工具。具体地说,一方面,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止于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或技能,同时必须涵养学生的情操,熏陶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只有充分正确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人性,亦即学生学会了做人,才能更好地读书作文。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注意继承传统文化中通过学文学会做人,先学做人,后学做文的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在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向他们进行人文教育,取得提高语文能力与道德修养的双重效果。而要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人”。 就拿看似简单的识字教学来说吧,由于汉字本身有义,构成字的各部件也有义,又由于音、形、义一体的方块字容易激发人的思维兴趣、联想、想象、类推等能力,因此,识字教学中完全可以做到非常自然的、恰如其分的、生动有趣的道德修养教育。这样的教育既有利培养“人性”,又有力地增强了识字教学效果。如一位教师在教“灶”字时,教师启发学生记字形,学生脱口而出“烧着火,正在做饭”就是“灶”。老师紧跟上一句:“而且是用土砌成的灶台,现在我们还使用吗?”学生答“不用”,老师接着问:“现代化的厨具用上了,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的幸福生活感顿时油然而生,进而学会了感谢。再如一位老师教“忠”字时,根据字形告诉学生:“忠就是心中有国家,心中有民族,心中有人民”。学做人与做文的有机结合,这是优秀的汉语言带来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教学古诗时,我们根据不同内容配以或急或缓、或轻松或凝重的古筝、扬琴的弹拨乐,配以相应图画,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境界;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桥下的环境与方炸药包的矛盾及“喊杀声由远而近、暗堡仍吐着火舌的紧迫形势,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英雄崇高精神境界的感染。 我们已经看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当代世界,对人文精神的呼吁与渴求也 认真钻研汉语言文学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如何当好企业领导者——谈谈学习.. | 下一篇:人员销售的作用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认真 钻研 语言文学 | 2013-02-18 09:44:1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