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分析 《雷雨》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一篇难得的力作。郭沐若曾赞扬:“《雷雨》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作者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它以二十年代前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写了一个周公馆,这个家庭有着表面的繁荣和稳定,在周朴园心中,这是一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这一切都是这位一家之主通过他的一些罪恶活动极力掩饰的。但不论他怎样掩饰也掩盖不了一个事实:这个家庭已处于危机的边缘,暴风雨的前夕。 周朴园虽然不是《雷雨》中的主要人物,但他在全剧中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写戏就是写人,戏剧人物便是戏剧的主题,而戏剧人物的塑造主要依赖戏剧冲突。朱栋霖指出,曹禺戏剧的成功经验说明,真正戏剧冲突的内涵:一是戏剧人物之间的心灵交锋,一是戏剧人物自身的内心交战,两种冲突的融合是戏剧冲突的最佳境界。 剧中有三条主要的冲突线索,封建专制统治同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自由民主要求的冲突,封建压迫同被迫害的下层普通人民的冲突,封建买办阶级同工人阶级的冲突,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剧作的主题,通过他去理解剧中的其他人物。王富仁认为“理解《雷雨》全部意义的关键在于明确意识到周朴园的存在,并对他的典型意义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 周朴园出生在封建家庭,早年留学德国,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但他却丧尽天良,在年轻时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他为了娶一位有钱人家的小姐,就逼着为他刚生了孩子才不过三天的鲁侍萍冒着大雪去跳河,为了自己发财,就故意让承包的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名小工,为了镇压工人运动,叫警察开枪打死了几十名工人……而他的个人事业却因此而蒸蒸日上。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封建专制主义有雄厚的基础,在政治、思想、精神各个领域,浸透着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毒液,从上到下封建主义根深蒂固。 周朴园虽然接受了资本主义教养,但他与封建思想感情有着浓厚的血缘关系,可以说他是资本主义与封建社会荒诞结合下产生的怪胎。他既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 他是资本主义的执行者 说他是资本主义的执行者,主要表现在他镇压鲁大海等工人的罢工,完全出于资本家的狠毒手段。当鲁大海代表罢工工人前来找周朴园谈判时,实际上周朴园事先已经收买了其他三个代表,矿上已经复工,并且他已经决定要开除鲁大海。但周朴园并不急于把这个结果告诉鲁大海,而是耍出了流氓手段,将鲁大海玩弄于掌心,从心理上狠狠地耍弄对方,经过了几个回合,最后才摊出底牌,大喝一声:“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周朴园的狠从中体现了出来,他就象一只恶狼,并不急着吃掉嘴边的猎物,而是先将猎物慢慢地玩死,消遣一番,最后才将他一口吞掉。这就是周朴园冷酷、狠毒的资产阶级的一面。 《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分析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鸟奴》读书报告 | 下一篇:《荷塘月色》的艺术特色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雷雨》 周朴园 形象 分析 | 2013-02-19 09:56:2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