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与《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对比 《围城》和《儒林外史》是我国长篇讽刺小说的两朵奇葩。它们以独立而醒目的姿态屹立于中国文坛。《儒林外史》产生于十八世纪上半叶,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黑暗腐朽。读书人在八股取士制度下,本来纯净的灵魂严重扭曲,异化,行为上则癫狂,卑劣。吴敬梓以《儒林外史》猛烈抨击了科举制度,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所造成的种种败坏人心、祸国殃的罪恶。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社会,讽刺意味十足。钱钟书的《围城》出现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主要反映的是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建国前夕生活在国统区的一群知识分子对战争畏缩,狭隘于个人生存的懦弱行为和胆怯自私心理。钱钟书用诙谐、黑色幽默的文字,以笑的形式写出了当时知识分子在动荡年代下的生存困境,寓含浓浓讽刺。这两部书同写一群知识分子,又把讽刺艺术运用得出神入化。两部书的主题尽管不一样,然而在讽刺艺术这一面,两部书的融通和相异之处,眩目而复杂,因为这不仅体现了中国讽刺艺术传统的继承和新变,也显示了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文人是如何去批判社会现实的。这是引人探究的。
|
| |
上一篇:Web电子商务的应用 | 下一篇:《鸟奴》读书报告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围城》 《儒林外史》 讽刺 艺术 对比 | 2013-02-19 09:57:27【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