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先生作品的价值 在文学史上,鲁迅先生是我们的前辈和老师。虽然他已远离我们,但他给我们所留下的文学作品是不朽的。鲁迅正是为了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走上文学道路的。《呐喊》与《彷徨》不仅是鲁迅先生一生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鲁迅先生的作品采用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方法,笔下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经典传神的形象。创造出了小说的全新格局。先生的作品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客观的叙事之中,语言简洁、洗练,文字生动、峭拔,文章带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特色。鲁迅先生的文章不仅仅精彩在语言、文字和故事结构上。更宝贵的是作品赋予我们其内在的价值。 文学价值 说到鲁迅先生的作品,那么就不能不提及《呐喊》与《彷徨》。 《呐喊》收录了鲁迅先生自一九一八年四月至一九二二年十月所作短篇小说十四篇。其中的《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所创作的不朽名作。其不仅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 “阿Q”就一般读者浅浅一读,你或许感到阿Q这个人物很“难懂”。但若结合其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近代史的角度去剖析,你会发现这部作品其实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的。 小说的主人公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阶段矛盾很严重的未庄。阿Q是一个极其贫困的流浪雇农,他借住土谷祠,无家无业,无亲无故,靠给人打短工维持生活。阿Q的社会地位非常低。连姓氏都无从考证,地主赵太爷不许他姓赵,还给他一记耳光。庄子里的人谁也不会注意他,只在活儿忙的时候才会想起他这个廉价的劳动力。未庄里的人们可以随便嘲弄、侮辱阿Q。使其人格受到难以容忍的侮辱与伤害。然而让人不可思议却又为其所可悲的是,阿Q自身并无半点愁苦。他终日沉浸在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用幻想取得胜利的日子中,却不自知。当阿Q再一次回到未庄时,人们的嘴脸是不同的。因为阿Q赚钱了,穿上了好衣服。所有人都在打着阿Q的注意。阿Q最后因为革命而被真的革了命。但他只不过是一个牺牲品而已。 鲁迅先生对于阿Q的人物形象以及创作基调把握得相当准确。借助一个阿Q,表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省。通篇下来,读者可以强烈的感受到“迫害者”与“被迫害者”组成的一个极为扭曲的社会缩影。作品中深刻形象的揭露了大革命失败以后,广大农村人们生活的现状。病态社会下人性的丑陋与肮脏,以及各种人性的嘴脸与弊病。临刑之前阿Q因为没有画好圆而遗憾,这是本篇作品的收尾点睛之作。也是作者对于《阿Q正传》国民性批判的高潮,作者通过阿Q不是想到自己马上要被杀头而感到恐惧和害怕。而是麻木、迂腐的还在为代表死刑的圆没有画好而有些不甘心,而根本不把生命当做一种权益来保护和抗争,叫人感到无比的失望与痛心。从而指出整个社会的悲哀还是来自广大愚民的愚昧思想,这才是真正的不幸。作者通过作品无情的进行揭露和批判,指出了人们麻木自私、愚昧、腐朽的思想性格。 浅析鲁迅先生作品的价值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 下一篇:浅析电子商务支付安全问题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浅析 鲁迅 先生 作品 价值 | 2013-02-20 12:57:2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