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派诗歌运动与新诗运动比较研究 中国文学史上历来存在复古与创新两大文学思潮的碰撞与交锋。在诗学领域,诗歌经历唐代辉煌的颠账峰之后,复古还是创新成为诗歌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各种各样的诗歌流派与理论此起彼伏。诗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复古必定无法挽回古典诗歌的命运,使之再度辉煌,创新却也并未取得成功。本文选择晚期明公安派诗歌运动与五四新诗运动作为创新诗派的加以比较,意在探讨古典诗歌变革的可能性以及变革的方向何在。 在诗学史的众多流派中选择公安派诗歌运动和新诗运动进行比较,首先是因为二者都是思想解放、提倡创新的诗歌潮流,与拟古或复古针锋相对。“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学”,文学传统有其存在的师法的价值,但任何不从精神上继承而是摹拟古人字句的创作流派违反了文学发展的规律,无法使诗歌取得新的成就。然而复古之风具备一种潜在的能力,即从反面在论争中促进诗派的理论发展和创作实践。因此,探讨古典诗歌变革的可能性,创新诗派更具有典型意义。其次,从两次诗歌运动的关系上来看,虽然新诗运动形成了白话诗歌与古典诗歌的彻底决裂,然而却与公安派及其后创新诗派具有理论及内在精神上的继承性。 公安派的诗文理论 公安派文学批评是在晚明复古气息弥漫的文坛产生的,受到李贽、徐渭等人思想的影响,他们标榜灵趣,不避俚俗,尚怪尚奇,一空依傍,以任情而发,反映人的“喜怒哀乐嗜好情欲”为诗文宗旨,带有明显的反抗传统的异端色彩。公安派的诗文理论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一是认为文学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强调创作应随时代而“变”。袁宏道在《叙小修诗》说: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则必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当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 公安派从历代文学发展中看到“变”才是历史的必然,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新变的文学,各有特色和成就。《雪涛阁集叙》还从文学的内部探索了各时代文学新陈代谢的发展过程。作为公安派文学发展论的重要依据的是古今语言的变迁,袁宗道《^论文(上)》说: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有古今,今人所诧为奇字奥句,字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 对语言变迁的认识使公安派提倡文学语言的通俗性和口语化,认为学习古文应从精神上与古人相接,而非字句的剽窃的形式的模仿。 二是认为诗文创作应不托于“理”,不托于“闻见知识”,而发之以真美的性情,自由地抒发人的生活欲望,表现出个人的独特创造。袁宏道《叙小修诗》说:“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已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性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至,令人夺魄”。他进一步阐述其创作主张说: “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 公安派诗歌运动与新诗运动比较研究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公开审判与媒体监督之关系研究 | 下一篇:个人信用信息征信体系中相关机构..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公安 诗歌 运动 新诗 比较 研究 | 2013-02-22 11:12:0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