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成长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青少年的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包括性格、意志、兴趣、情感、独立性、适应能力、自制力以及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等等因素。既是构成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对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又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青少年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别不大,而主要差别表现在非智力因素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而青少年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状况如何,常比智力因素的高低更能预测他们将来的发展。 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 人的个性发展主要是由非智力因素决定的。有些人并不具有高学力,就是凭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促使了事业的成功;而有些高学力者,工作上却极为一般,这也是由于他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性素质不高的原因。可以这样说,一个智力再好的人没有良好的非智力素质,他可能一事无成,一个智力一般而具有良好非智力素质的人,也可能成就一番事业。这是因为人的智力是一种潜在因素,它要靠开发才能表现出来,否则他的智力再好也只能浪费。人的智力靠什么开发的呢?最根本的途径是靠对一个的思想感情、动机意志、性格、兴趣等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人说天才出于勤奋,也有人说天才就是毅力,还有人说天才就是入迷。这些都说明了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学习与成才的重要作用。 学习兴趣是学习能力形成的必要条件。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的认识倾向。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对客观事物需要的情绪色彩的一种表现。任何一种兴趣不仅仅是对事物表面的关注,而且是为获得某方面的知识或参与某种活动使自己体验到情感上的满足。孩子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总是力求接近它,认识它,获得它。同时总伴随着愉快和满意的情感体验。兴趣是学习的向导,学习的动力。往往一些智力高但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缺乏需要内驱力,而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只有靠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才能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青少年学生的智力因素是先天的,是不可改变的。教育的成败就是看对其智力因素的开发程度。而学生的智力开发根本上是依靠其内驱力,即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才能达到。一个人是否能够成才,根本的问题是他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质量如何。非智力因素的质量却最终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才。非智力因素是可变的,是后天形成的,我们的教育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其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使其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力素质是教育之本,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谈不上教育素质教育,更谈不上素质教育。因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智力开发十分重要而维持终的前提条件,也是人生之根本。一个人自幼就能得到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他就将受益终身。因为我们教学的根本应该是培养学生想学、乐学。即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记得叶圣陶先生讲过一名话,“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爱因斯坦对教育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其实就是指包括习惯在内的非智力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现状 现实中的教育更多的是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至于使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变得单调、枯燥、盲目、脆弱,经不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没有形成智力因素自然发挥的必要条件,只有高压政策下产生的被动行为。这种教育 论青少年成长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 下一篇:论乐清市的社区犯罪预防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青少年 成长 非智力因素 培养 | 2013-02-22 11:33:3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