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能动参与,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实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不仅是让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 一、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人的主体性的开发和提高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主体性增强的历史。 1、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具有历史渊源 孔子认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盖有不知而作文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又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主张从“多问”,“多闻”,“多见”,“多识”中广求知识,又特别重视“好学”并提出不具备这种条件,“学为主体”就没有基础。 孟子学派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治学主张,指出“博学文,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学习分为五个步骤。这五个学习步骤,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便是我们提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渊源和依据。 2、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是国内外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成果 第斯多指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推论。叶圣陶认为“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复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究探索,自求解决”。这是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意义基础上,更深一层地指出教育应从培养学者自学能力方面的教学理念,是国内外教育家在教育经验中所归纳提出的更明确的教育思想。 3、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更是现实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它要求个体能主动摄取最有用的信息。现代社会是社会产品更新和企业转产频率加快个人职业更换可能性增大的社会,要求人们有独立思维能力。总之,现代社会既为人的主体性向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又对人的主体性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应具备的条件 (一)帮助学生打破对教师权威的崇拜是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基础 在思想、知识、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要有质疑精神,使学生从小学崇拜迷信教师转化为敢于质疑,挑战教师,让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一个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民主是顺利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内部环境条件,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民主素质的必然要求。发扬教学民主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利用融洽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打破教师权威创设真正教学民主就应该做到: 1、做到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和政治上的真正平等。教师和学生只有以相互尊重人格为前提,才有可能建立一种正常的教学秩序,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1)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2)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3)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4)有过错的学生;(5)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6)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运用自己的人格、形象、情感以及言语手段来调节和控制各种教育影响,努力创造积 浅谈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 下一篇:浅谈企业网络营销方案的策划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谈让 学生 成为 教学活动 主体 | 2013-02-22 11:51:0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