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本文从数学思维的方法论方面,提出了数学思维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新思路。阐述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数学思维方法教学模式的方法和原则,以及在组织、形式和手段等方面应注意的事项,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思维方法,教学模式 [正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主要内容都属于电脑操作方面的,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为“任务驱动法”,尤其在信息技术会考实行的今天,大多数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把练习作为学生成绩提高的主要方法。不可否认,这种做法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多练题,多操作,多记忆,在省会考中通过率就较高,似乎学生的电脑能力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但是,当我们看着学生反复地练习那些模拟题,反复地记忆理论题,而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忘却性无比大的时候,是否会有一丝怀疑:信息技术课真的应该这样上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而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是否少了一点思考?长时期的困惑促使我思考,我想到了数学。电脑与数学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先的许多电脑专家都是学数学出身(如冯·诺依曼),是否可以借鉴数学学习方法,将它引用到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来?带着这样一个想法,我开始有意识地在课堂中渗透各种数学思维方法。本文就从数学思维方法论的角度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法谈谈自己的设想和实践,与大家共勉! 一、归纳设计法 归纳是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若干特殊情形的分析或按某个规律的变化分析得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思维的认识依据在同一类事物的各种特殊情形中蕴含的同一性和相似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数学归纳法》一书中对数学归纳法的思想作了通俗而精辟的论述。“归纳法不仅能帮助我们‘前进’,而且也能‘退后’。当遇到一个复杂问题,可先退一步,把问题退到一个最简单而又不改变问题实质的地方(即:一个不失原问题的一般性的简单命题),着手解决这个不丧失原问题实质的简单问题,一旦把这个简单问题想透了,运用归纳法来一个飞跃前进,继而解决整个问题。” 课例1: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主要有新建、重命名、剪切、复制、删除、属性等操作。操作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经常糊涂。现在请学生分析如下: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教学模式初探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B2C模式中顾客忠诚度和满意度的培.. | 下一篇:“内、外美”之我见─论人的形象..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高中 信息技术 课程 运用 数学 思维 方法 教学模式 初探 | 2013-02-22 12:14:5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