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失败者——论《水浒传》宋江命运的本因与意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水浒传》成书以来,论者雍川塞堵,论著汗牛充栋。仁智互见,颇有颖达之语。但作为一介布衣,读《水浒传》除了娱乐之外,从中汲取一些生存的技能和经验,都是最实惠和最有意义的。所以以下就从主导《水浒传》群雄的命运和争议最大的人物宋江入手,分析一下他的利弊得失,以为前车之鉴。 由挣扎到打拼-----被迎成功 “乱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拨乱在山东。”从这些内容来看,宋江是被逼上梁山的,虽然有宋一代农民风起云涌,平而多疑,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一些顺民。宋江为什么会走上梁山,得从小说所表现的原因说起。因为历史书上除了“宣和三年二月,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降之。” [1]了了数语,别无记载。又因为探讨这一文学形象的过程,只能从人物在作品中的自身成长为基础,所以只能从小说中找答案。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而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是内因像“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缧絏之危”。[2]之类的外因,只能推动事物发展,加快或减缓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分析宋江上梁山,先从内因作起: 1、出身:“财产和权利分配的不平等是等级制和世袭制的两大根源,因此,所谓出身,对竞争者来说,就是祖辈权利的大小和占有财产的多少。祖辈官越高权越大,占有的财产越多,其后代作为竞争者就越具有与他人竞争的优越条件,反之则会对后代造成一种极为不利的条件”。[3]宋江出身地主家庭,小时是少爷,大了进县上当差,应该是宋代封建体制的受益者,这就决定了他性格的三个特征:一是家里有钱,所以才能仗义疏财,获得“及时雨”的名头;二是自小条件优越的,所以才有可能结交一批酒肉朋友,而这些人中不乏江湖豪客。比如宋江见武松、李逵、戴京,都是先取纹银十两,以钱开道,没有傲富的家底,这是不可能的;三是从骨子里拥护这种给自己带来切身好处的制度,而这种制度的具像在特定的环境中,就是皇帝。不像李逵,是这种制度的受害者,所以动不动就要“杀上东京,夺了鸟位”,想彻底打碎这种制度。他的出身决定了他在走上梁山的过程中,始终不愿意与旧体制决裂,而是挣扎着要与旧制度结合,作为一个顺民,回归到旧体制中去。 2、教育:在封建教育的体制下,学生学到的只能是忠孝节义,不论是《四书》、《五经》这样的正规法定教材,还是稷官野史这些封建文人炮制出的这些东西,都充斥着这种说教,而身为小吏之官,根据不成文的法度,还得教化百姓,劝善一方,所以忠孝节义的思想深入读书人的骨髓,宋江自不待言。这也正形成了宋江人格的三种倾向:一是以孝闻名,江湖人送外号“孝义黑三郎”,而且宋江杀了人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逃再因闻知父亲死亡回家奔丧而被捕,后因听父亲之命自愿配流江州以至于反上梁上,孝与他相始终;二是宋江以“替天行道”的大义与“兄弟如手足”的小义得以啸聚山林,并以此为个人魅力的根本成为梁山的首领,继而把整个梁山的事业与他个人的命运捆绑在了一起;三是忠,宋江心胸宽大,仗义疏财广交豪杰,由此可见其志不在小,但却只能身为小吏,除了朝廷黑暗之外,自己的学问还做得不够扎实,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暗潜在心底的“凌云”之志。自古道“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他想尽忠“博得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但朝廷却不给他这个机会,于是只有“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这一险招。人生如博弈,更如经商,要投资,也要担风险, 成功的失败者——论《水浒传》宋江命运的本因与意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供应链的成熟度主要取决于,市场.. | 下一篇:B2C模式中顾客忠诚度和满意度的培..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成功 失败者 《水浒传》 宋江 命运 意义 | 2013-02-22 12:16:2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