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造各种不同的情境,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在体验中建构知识、感悟知识,激发兴趣、增强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它要求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必要时还要去亲身经历。 一、实施体验式教学的依据 (一)体验式教学的现实背景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发和引导,使思想政治课变为单一传授知识的课。传统的单一的授受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开放式的新教材,也不利于培养适应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具有情感、高尚品格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初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的高峰期,是由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向成熟转化的过渡阶段,是独立意识和表现欲特别强,思维形式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阶段。因此,运用体验式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2、从教育学角度看,依据主体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只有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才能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信度。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分三步:课前的准备、课堂的教学、课后践行。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课前准备工作做好了,体验式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学生这两个教学“活”的因素一起“动”起来,有利于完成课堂、课后的教学任务。 1、教师的准备 (1)开学前要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按一课书进行体验式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自身思想状况和社会环境备课,然后依据理论观点,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精选教学素材,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精选素材首先要强调思想性,应选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饱含哲理、针贬时弊、发人深省的素材;其次要注意针对性,选择的素材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切忌牵强附会;再次,讲求实效性,素材要与学生思想、现实生活、理论观点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2)设计好学生预习提纲和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 2、学生的准备 (1)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2)在每节课前都要求学生预习,按照老师预先的设计进行自学,列出提纲,找出疑难,并用创作小品的形式来表达观点。如学习初中一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认识新伙伴》一课时,围绕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学生结合平时与同学交往的经历,创作两个小品,一个以与同学友好相处为主题,一个以平时因不注意交往方式而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主题,因为都是要同学们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所以同学们的兴致都会很高。 (二)课堂操作 如何在课堂上实施体验式教学,这是本模式实施的核心一环,重点在于“巧用、妙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把握: 1、设疑导入,激发求知欲 体验式教学紧密联系生活能够创设新的乐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王维的山水诗 | 下一篇:谈猪八戒人物形象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体验 教学法 《思想品德》 运用 | 2013-02-22 12:42:3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