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形象 [内容摘要]林黛玉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 迫.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 .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 [关键词]蹙眉 自泪不干 多心 灵慧 个性表现 个性意识 《红楼梦》作为古典小说的压卷之作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离开了传统文化的深邃背景和古今价值观念的更新变化,是难以解释其生命和魅力的。 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的多愁善感的女子太多了,却很难找到可以同林黛玉相提并论的人物。林黛玉不仅是《红楼梦》的第一女人公,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整个中国文学史的第一女主人公。犹如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普希金笔下的达吉亚娜,她们的自身都带着本民族文化的投影,凝聚着本民族文化的华萃精英。透过这些艺术形象,往往能触发人们的连类遐想,无限悠远,也启示人们识别美丑,珍惜生活。如果说,作者把天地间的灵秀之气所钟的女儿喻之为花,那么林黛玉就是花之精魂;如果说,作者把生活心灵化而流泻为诗,创造了充满诗意的真正的艺术,那么他所创造的林黛玉的形象最富于诗人气质,是诗的化身。 林黛玉的蹙眉和自泪不干 谁都知道,林黛玉除了本名之外,还有“颦颦”一字和“潇湘妃子”的别号。这一字一号同她蹙眉和爱哭得两大外部特征紧密相连,恰如两根神经,可以提动民族文化宝库的丰富矿藏。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越国美女西施捧心而颦的传说和舜帝二妃娥皇女共泪洒斑竹的故事,极大地丰富了这些特征的含量。或者说,成为黛玉形象深层文化结构的有机部分。 女子画眉或文人对于眉眼的形容,反映着人们的审美心理,因而也是一种文化。中国古代,女子的眉毛以修长淡浅为美,所谓“淡扫蛾眉”,“蛾眉”常常成为美女或美的德行的代称。不管怎样,“蛾眉”总是具有特征性的,同美女相连的标志。现在看来林黛玉的眉眼,她进入贾府,首次同贾宝玉相会时,给予贾宝玉的入眼第一个印象是“两弯似蹙非蹙俏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作者特笔点明的处所。“俏烟眉”自然不是浓烟型,而是浅淡到如同一抹俏挂着的清烟。重要的还在这眉毛不是舒展着的,而是“似蹙非蹙”,反映着一种抑郁不舒的心态。林黛玉愁凝眉际,无可解脱,整天似蹙非蹙,正好引出贾宝玉即时送给她一个恰切不过的字:“颦颦”,西子捧心和东施效颦,在中国古老悠远的文化当中,可以算是一个含义稳定,出现频率很高的因子。《红楼梦》中提到西施的地方很多。作为黛玉形象的文化背景之一,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西施作为古代美女的一个共名,她的妍丽早已深入人心,黛玉之美,由此而彰,不必费辞,便可意会。 第二,西施膑眉,实因心痛,并非不膑。这种病态美是自然而然非矫作的。黛玉蹙眉, 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形象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 | 下一篇:论“新同居时代”的法律问题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红楼梦》 林黛玉 形象 | 2013-02-22 13:29:5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