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 【摘要】花儿之所以那样娇艳,是因为它在感激泥土的栽培;小草之所以如此坚强,是因为它在报答大自然给予它的生命;鸟儿的歌声之所以这么动听,是因为它在感谢赋予它歌喉的森林……一切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先从课本中的一些故事结合实际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关键词】感恩教育 知恩 报恩 施恩 感恩是一种回报;感恩是尊重的基础;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从小时候起,我们就受着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也应该回报一下了。这个团圆的春节,我用我的感恩之心向亲人们作出了报答。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忘恩负义之人,必是遭人唾骂的无耻小人,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 一、感恩的种类 感恩教育的内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为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等。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论文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长城》《赵州桥》《芦沟桥的狮子》《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友恩,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 下一篇:浅谈网上购物的支付安全问题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小学 语文课 感恩 教育 | 2013-02-22 15:00:0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