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种媒体,提高幼儿理解、感知歌曲能力的探究 [摘要]音乐是孩子的天堂,而在我们的教育下,这个天堂变成了我们达到应试教育的目的。在这个天堂中,孩子没有展现出原本的天真、活泼,有的只是像背书一样的呆板表情以及毫无生气的声音。而通过两种不同多媒体(语言的多媒体以及视听上的多媒体),以及它在时间以及顺序中的不同,改变了整个活动的气氛,增强了孩子对音乐的感知,他们会用心感觉歌曲中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改变了孩子在活动中呆板的形式,是孩子们不可缺少的“密友”。 [关键词]多媒体、引导语、听觉、视觉 问题提出 本班幼儿的节奏感是比较强的,但是自从我开始教他们唱歌时,就发现从孩子们的歌声中我听不到他们的情感。从表情中看不到兴奋、激动,好像他们是在说一句很普通的话。 歌曲是一种表达心境和感情的工具。作者通过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词语表达出自己对这个世界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个人的情感。那么当孩子们学习这些歌曲时,他们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吗?孩子感情是很丰富的,歌曲中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他们学习歌曲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吗?如何让这两种情感发生共鸣呢?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并能够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呢?这些就是我的问题。 二、目的 1、通过老师恰当到位的语言引导,调动起幼儿对歌曲的积极性,从表情上表现出来。 2、通过多种媒体,加强幼儿视觉、听觉的感染力,从肢体动作中表现出来。 三、主要概念界定 (1)有效的引导语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是一种感觉,当孩子们听到一个歌曲时可能会有各种反应出现,比如安静的、兴奋的、高兴的等等。但是当他们学唱时,表情就会一下子发生变化,比如木然。这是因为孩子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歌词以及熟悉旋律上,而完全进入了一种学习、背词的状态。想想我们在背诵课文时的表情,对了,那就是孩子学歌时的表情。 这样的学习完全磨灭了音乐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歌曲中所注入情感。那么,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抒发出自己的情感呢?不是背诵歌词而是有感情的说出、唱出呢? 在这里老师会通过各种比喻、打比方的方法,将孩子带入到歌曲中的世界。老师的语言要生动,老师的表情要丰富,如果想让孩子们感受到歌曲的魅力,老师首先就要先被感动,这样才能感动于幼儿。这就是有效的引导语。而像“大点声音、用好听的声音”,这些引导语,就是无效的,也是多余的。 (2)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向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情境、丰富多彩的内容,紧扣情节的音响效果,其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互动性等特点与幼儿的心理特点相一致,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不仅唤醒了幼儿的觉醒水平,引发了幼儿的注意指向,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将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抽象的现象和事物,清晰、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强化了多感官的积极参与,缩短了认知事物的时间。所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达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通道。 多媒体有两种,一种是我们自身——语言。我们用语言去交流,去相互理解,。而在我的音乐活动中有目的,有感情的语言就是引导语,在我看来引导语就是一个最有力,也是最方便的多媒体;另一方面幼 通过多种媒体,提高幼儿理解、感知歌曲能力的探究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 下一篇:谈三年级习作起步训练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通过 多种 媒体 提高 幼儿 理解 感知 歌曲 能力 探究 | 2013-02-22 17:40:2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