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论 薛宝钗这个人物历来众说纷纭,有褒有贬。有人认为宝钗相貌出众,人品端方,而且博学多识,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她的聪明颖慧、通今博古、多才多艺,向来为人们所推崇。而她对诗歌的评论,反映了她的艺术鉴赏力和美学观点然而她的美被称为“冷美”。是冷艳、淡雅;又是冷静、理智;有时更是冷漠、冷酷。她的完美中有了缺陷,一个人被评价为“冷漠、冷酷”,也就成了一个私欲较强烈的人,她会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尽管人们对这一形象的感受评价会有种种不同,以至完全对立;但大家都不得不承认这是我国文学史上被刻画得最丰富、最耐人寻味的女性形象之一。这一形象所包含的复杂内涵和独特韵味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塑造是复杂的、多侧面的。作者“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作模式,写出了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即她有优点,也有缺点。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作者既写了她大家闺秀的卓越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平和的性格,同时也一针见血地写了她性格中的弱点。具体来说,宝钗性格的丰富复杂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天资聪颖与思想庸俗。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论才情,宝钗堪与黛玉比肩。黛玉是灵气充溢的“仙才”,而宝钗则是“全才”。她经史子集融汇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甚至连《西厢》、《琵琶》“元人百种”也多有涉猎。她能随意道出《唐诗品汇总序》中的“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来,谈论理财之道时又能顺口道出《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之语。除此之外,她对画论也卓有识见,谈及颜料画具娴熟谙晓;医学药理知之甚笃,经验丰富言之成理,甚至于参禅悟机那一套也是了如指掌,可谓博学杂收无所不能。如此才情卓著,为她的“动人”凭添了优雅智性的神韵。 而另一方面,宝钗秉持世俗的理教,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感情和追求,尽心尽力地维持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风范,一步一步实现她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夫有治国才,妻有停机德。这也是封建时代女性的最高人生理想。再例如“劝宝玉讲仕途经济”,“劝黛玉不要看《西厢记》杂书分心,要专心女红”等故事情节都充分证明宝钗的思想庸俗。宝钗的所有人情练达都因这个最终理想而带了明显的功利色彩,将纯情少女本该有的朝气和灵性完全掩盖了。但在统治者眼里,宝钗的品行却是最合心意也是最动人的。《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占花名儿抽签时,黛玉抽得一支“风露清愁”的芙蓉花签,宝钗抽的是牡丹花签,诗云:“任是无情也动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两种花来分别比喻两人呢?我们可以从周敦颐所写的《爱莲说》中找到答案:“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花与牡丹的这种对比正契合了作者对世俗理想的叛逆之心。宝钗代表着那个时代备受推崇的“美德”,她的广受好评,正如人们对牡丹的爱,是“宜乎众矣”。但作者对此却是不屑的,他独爱芙蓉花的真性情。所以,作者撇开了众多称颂牡丹的诗句,单挑了全唐诗中唯一说牡丹无情的诗来配宝钗,无疑是饶有深意的。 2、恬淡朴素与奢华相对。 曹雪芹写宝钗极力突出其朴素淡雅的形象。如第七回写道:她处理大 宝钗性格之我见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财务会计——基础认识与目标的实.. | 下一篇:B2B与B2C不同的制约硬伤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宝钗 性格 | 2013-02-22 17:56:5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