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忠义观 ^论文提纲 ^论文方向的选择与提出:《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在我的记忆里,小学一年级时,宋江是被当作“投降派”来批判的,后来又给宋江平反,说他领导的是农民起义,初中时期拜读《水浒传》,仍是犹如雾里看花之感,直至再后来慢慢品味,才认为把“忠义观”理解为“起义说”或“投降说”这 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因为宋江的一切行为都是他主观思想的体现,所以根本就是宋江观念问题,即能不能尽忠和如何尽忠的问题。 二、论据:围绕宋江上山前、上山后、招安时的主观思想与客观现实的矛盾来分析其性格与行为的一致性,从而全面理解和把握《水浒传》的“忠义观” 三、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思想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进程,《水浒传》“忠义观”有其历史局限性。 正文 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对施耐庵笔下的宋江及众位英雄好汉的忠义故事总是津津乐道,更对其招安后的悲局命运嗟叹不已,暗然神伤。宣扬忠义思想,这是《水浒传》客观存在的最突出的思想倾向,尤其是宋江成了忠义的化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人认为《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也有人认为《水浒传》是一篇宣扬投降主义的小说,这些都取决于对宋江的评价,后来,又有人提出了“两重性说”。这种观点认为:前半截的宋江是^造**的,后半截的宋江是不^造**的,是投降的,在宋江身上既有反抗性、革命性的一面;又有软弱性、妥协性的一面。事实上,纵观宋江的一生,宋江的思想是一贯的,虽为环境所逼,但作为其行为内在动力的仍是报效朝廷和建功立业的正统观念,在其思想深处占统治地位的始终是忠,因此宋江的矛盾是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这是我们分析和评价宋江首先要明确的前提。上山前宋江是以走“白道”的方式恪守忠、孝、义;上山后是以走“黑道”的方式曲线尽忠;招安 论《水浒传》 忠义观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历史意义和现.. | 下一篇:略论班主任角色职责压力与应对策略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水浒传》 忠义 | 2013-02-22 18:20:07【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