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激励作用在教学中的发挥 [摘要]激励作用在此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思维方向,采取多种方法手段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和督促。有效的激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潜能,提高学知强能的自觉性,主动克服影响学习的内在和外在的不良因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 激励作用 体制激励 情感激励 教学 一、“激励”形式的区分 激励是一种主体通过作用于客体内部(如心理、情感等),从而使其外部行为发生变化,对原有的行为效果起到促进作用的行为。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激励作用分为两大类——体制激励和情感激励。 所谓体制激励,指的是教育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注重建立健全各种具有激发性和引导性的机制体制,在教育环境中营造较强的激励氛围,是被教育者的学习过程时刻处在压力与动力并存的一个“场”中,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更进一步推动机制和体制的健全,形成一个闭合的良性循环,达到提高学习效能和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 所谓情感激励,是教育者的一种主动行为,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对学生客体的情感付出,注重加强与被教育者的感情沟通,尊重被教育者的共性和个体情感需求,使被教育者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从而激发被教育者持久的学习热情。 二、激励作用在教学中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激励作用可以激活被教育者自身对于学习的积极因素,直接或间接地激发被教育者的学习潜能。 (一)首先,说一下体制激励在教学中的发挥。依据一般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育者被教育的普遍具有的素质,我们可以将体制激励分为以下5种:目标激励、任务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和榜样激励。 1、目标激励。《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曹操在某次出征中,部队连日行军恰逢天气酷热,军士又渴又累,行军速度缓慢,士气也严重受挫。身为统帅的曹操想了一个办法,他站在队首传下话去,说前面几十里处有一片梅林,要求部队加快行军速度,到梅林休息。军士一听又酸甜可口的梅子可吃,当时来了精神,虽然谁也不知道梅林还有多远,但是心中有了目标,就觉得行军的苦楚也减轻了,队伍前进的速度快了几倍。这个故事是不是虚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带给了我们更深一层的启示:军士们之所以体力倍增,不仅仅是行军任务本身使然,而是由曹操所激发的“共同愿景”,即他们有可能在梅林中休息,吃梅子解渴。再没有比整个团队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更能鼓舞士气了。 心理学家认为,激发动机、强化行为,要有一个激励人们的目标。所谓目标激励,就是确立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因,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标准的追求,才具有发奋向上的内在动力。学习的目标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意义,在理想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被教育者,使被教育者了解到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实现个人的目标,从而对自身的学习和学校的教育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心,“不用扬鞭自奋蹄”。当然,学习的目标因人而异,但归结起来是成长成才, 试论激励作用在教学中的发挥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试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 下一篇:市场营销策略专题讨论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激励 作用 教学 发挥 | 2013-02-22 19:08:1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