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学校合作教育方面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内容摘要】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家庭教育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益补充,是改进和提升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助推器,他们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教育过程上也是连续的,在作用上更是互补的。 关键词:学校 家长 学生 教育 合作 据调查, 87%的家长在学生的小学及中学阶段,为了能够让孩子考上理想中的高等学校,会主动地与教师及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以期了解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同时,92%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会非常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当孩子进入大学之后,许多家长思想上有所松懈,认为自己的教育任务已经完成了。首先,许多父母认为子女已经是成人了,具备了成人应有的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能够以对自己和家庭负责的态度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因此认为没有必要继续施加教育。其次,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学识、修养、生活经验不足以影响子女,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认为学校教育能代替家庭教育。再次,由于许多父母忙于生计,无暇施以教育,特别是众多的农村家庭,赚钱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对子女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各种原因,促使两种教育不能有效结合,学生也在中间无所适从,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就被削弱了。许多高职生不主动也不愿意接受父母们的教育指导,这是高职院校家庭教育缺失的又一个原因。许多高职生认为自己在外求学,父母也帮不上什么忙,而且有的父母文化水平有限,说不出什么道理来,于是和父母的联系就少了。其实,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家庭和睦带来的快乐,为他们受挫时提供一个必要的缓冲。对于在外求学的高职生,父母的教育也会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有些家庭的综合文化水平和素质都比较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正面的、优良的氛围;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受过教育的专门训练,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能力差,许多家长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一般经验教育孩子,缺乏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不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难以做到科学育人;有的家庭长辈之间关系紧张或者长辈有严重的过错行为,这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势必会产生消极作用。作为刚刚迈入成年的高职生,还处于一个心理断乳期,思想上还很不成熟,他们既想摆脱家庭的束缚获得独立,同时又对家庭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一方面,表现为抗挫能力低下、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理性、容易冲动;另一方面,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对自我的驾驭能力不足等。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背景下,高职生心理健康和学校 家长与学校合作教育方面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家园沟通之谈话的技巧 | 下一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搭建教师专业..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家长 学校 合作 教育 方面 问题 调查 分析 | 2013-02-22 20:22:2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