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内外教学的结合 ——以语文教学为个案 刘国正先生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透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顾黄初教授在《教育论稿》开篇也说:“要谋求语文教学改革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去悉心研究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情况,并由此领悟到过去教学因脱离实际而产生的种种弊端,将学生从“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的怪圈中解放出来,任何改革设想都难免要落空。即使有时仿佛已经开花 ,这花也终将因无根而很快枯萎。所以,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生活,这是“根”。在改革中,我们要好好抓住这“根”,改变“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教学模式。除抓好课堂教学之外,更要重视课外的广阔天地,重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把封闭式改为开放式,引导学生走进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拓展语文学习的“大课堂”。通过丰富的课内外活动,打破时空界线,把语文“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新语文教学体系,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息息相联,真正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愿望,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从五个方面论述具体做法。 一、体验生活,感悟语言。 教学的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的教学更离不开生活。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播,技能的训练,很少站在学生生活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的学习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自己亲自去尝尝。同样,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如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经常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课文生活的相似体验。如学习《背影》时,为了要学生体验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儿子看见父亲的背影而“流泪”这一情感,引导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父母使自己感动得流泪的一件事。一位男生说:“我家三口人,母亲是个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生活也不能自理。父亲为了养活我们,送我读书,天没亮就到山中打柴,第二天清晨又把柴挑到街上卖。每到星期五回家,我一看到父亲脚上的破鞋时,我的眼睛就湿润了……”此刻我抓住时机说:“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父母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就能随时感觉到。同样,《背影》的作者在看见他父亲辛劳地为自己买橘子后,感动的泪水也就自然流出来了。在随后的朗读中,同学们读得真切感人。学习《小巷深处》时,一位女生说:“我是爸爸抱回来抚养大的。刚到这个家时,我只有一个多月。爸爸既为父亲,又当母亲。除了抚养我,还要赡养六十多岁的爹爹、奶奶,为了让我吃好、穿好,爸爸舍不得吃穿,衣服补了又补。每星期加菜时,爸爸总是把肉夹到我和爹爹、奶奶的碗中,而他只 论课堂内外教学的结合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利用PowerPoint辅助教学与旅游.. | 下一篇:论电子商务平台与中小企业的可持..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课堂内外 教学 结合 | 2013-02-22 20:28:4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