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心理现状及疏导策略 中小学生处在智力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接受科学知识的大好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在形成之中。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自身的一些东西也会影响到学生。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强的学生,我们首先要有素质好的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会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青年教师的心理现状及心理特征 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教师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浙江省杭州市中小学生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杭州市有13%的中小学教师有心理问题,其中高中教师13.4%。40岁是教师心理问题的一个坎。调查显示,年龄低于40岁的教师,比年龄高于40岁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感受到职业压力大,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低,更希望跳槽换工作[ 岳海智,胡大淼,高海伟:《40岁是教师心理问题一个坎》, learning.sohu.com,2005年4月25日,《都市快报》。]。也就是说,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尤其应该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重视。我校有教职工180多人,其中青年教师约占80%,因此在我校教师管理的过程中重视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就非常重要。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是个体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心理冲突,严重的心理冲突会影响正常的生活,而且这种心理冲突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话就会滋生心理问题。因此学校管理中要促进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发挥青年教师的潜能,促进青年教师发展,首先应该了解青年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需要。 青年教师首先具有青年人的一些共性心理特征。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年龄时期[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08页。]。因此青年教师具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精神,敢于承担,勇于创新。不断的吸收新的东西并把它们溶入到工作中。②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至稳固时期,也是最为迫切、最为认真地关心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生存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的时期。他们经常会问自己:我的工作价值在那里,我到底为什么而活着等等问题。③恋爱婚姻及婚后适应中出现的心理特征。恋爱婚姻及婚后的适应也是青年这一时期的重大生活内容之一。如果处理的好,有助于青年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负责任的态度,饱含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相反如果处理不好,青年教师则容易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影响备课,师生之间的交流,影响教学效果,最后会影响到青年教师的人生态度。④容易产生挫折感。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的一个总的期望与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青年教师努力增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教师。但也正因为社会期望高,当碰到问题时容易产生挫折感。⑤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的碰撞,心理冲突大。 二、青年教师心理需求 青年期这些心理特征也是青年教师心理需要产生的基础。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他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一旦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80—182页。]。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开始走上讲台,经历了工作适应期、工作成熟期,他们会产生各种心理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既要依靠青年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同时也要社会提供相应的条件才能够实现。学校这个大环境对教师的影响既具体而又深远,如果在学校管理中重视青年教师的心理需要 青年教师心理现状及疏导策略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如何培养顾客忠诚度 | 下一篇:秦观恋情词中的心态特点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青年 教师 心理 现状 疏导 策略 | 2013-02-22 20:57:3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