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品质教育的研究 [摘要]:品质是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行及本质。即人的品德。也就是人的品质和道德。它表现在个人身上那些符合某种道德规范的稳固特征和倾向,它是道德的个体化。品德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塑造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3——6岁时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行为的萌芽时期,是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即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可以说,人的全部素质都根植于幼儿期,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道德情感 品质教育 课题提出的背景: 品质是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行及本质。即人的品德。也就是人的品质和道德。它表现在个人身上那些符合某种道德规范的稳固特征和倾向,它是道德的个体化。品德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而道德品质最重要的标志是——符合一定道德标准的行为表现。而行为表现并不是独立形成、与生俱来的,而是各要素按一定方式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统一体。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从人的品质发展过程来看,每个人从呱呱坠地,降生于社会起,便通过一些最初的社会环境(如家庭)和最早的交往行为(如与父母交往)来认识和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建立了最原始的自我系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开始认识自己、别人、以及与别人的关系,掌握最初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人的社会性发展较早,品质发展较晚。幼儿品质的形成是在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伴随着幼儿身心成长的过程,通过社会性教育而打下的人生基础,在这宽阔厚实的基础上,会逐渐产生、分化出更专门、更精细、更高级的心理特征。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塑造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3——6岁时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行为的萌芽时期,是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即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可以说,人的全部素质都根植于幼儿期,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即通过对行为榜样的模仿等多种途径做出道德行为,经过不断的练习和强化而变为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动机。《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德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萌发幼儿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其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分享,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作为幼儿教育中最积极、能动、起主导作用的关键因素——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自身素质随之也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教师自身教育行为中体现的教育性,隐含着教师的价值观、儿童观、教育观,对教育对象施加的教育影响和作用,关系到教育的有效性和成功性。 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老师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是幼儿行为的楷模,幼儿在模仿她们的过程中,逐渐将其转化成她们自己的道德行为与准则,这样就把抽象的道德标准和行为 幼儿品质教育的研究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运用教育日记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 | 下一篇:幼儿多元智能理论发展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儿 品质 教育 研究 | 2013-02-22 21:27:5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