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子夜》的语言特色 茅盾同志是我国进步文化的先驱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尤其是他的经典之作《子夜》更是让新中国的文艺理论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探讨,硕果累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今天,我仅从《子夜》的语言特色方面进行初探。 一、运用象征、隐喻、联想和烘托手法,暗示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民族语言领域中引领象征手法创作特色。 人们通常认为,象征是在直接描写的物象中,蕴藏着内部的潜在而含蓄的内容,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因此它会在直接描绘的物象实体外,给人以深远的启示或联想。按照黑格尔的见解,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不应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意义。象征、隐喻的手法,以它暗示的审美特征,和谐地揉合在茅盾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体系中。《子夜》用象征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暗示作品的思想意义,可以说是本作的一绝。第三章描写吴少奶奶因吴荪甫和杜竹斋出去的一阵汽车声引起对自己的身世的回忆,忽然被关在笼子里的鹦鹉的一声叫所打断,接着是她青年时代觉得像“彗星”似的雷参谋的到来,雷参谋一番甜言蜜语,使她似醉迷般地扑到他胸前,拥抱着接起吻来,突然,那鹦鹉又“哥哥呀”的一声,把她像从梦中惊醒,猛地推开雷参谋,抱着那《少年维特之烦摘》跑到楼上倒在床里流泪了。这风趣的描写,把“鹦鹉笼”作为豪华的客厅的装饰固然十分适宜,而它表现的艺术则更有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吴少奶奶十六、七岁时,曾经呼吸过“五四”以后新得的“自由”,读过莎士比亚的《海风引舟曲》和司格特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满脑子装的是俊伟英武的骑士和王子似的影像,因此也在心中追求起中古骑士风度的青年来,可她不知道她现在的魁悟刚毅紫脸多泡的丈夫就是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心里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似的。她虽然过着豪华的物质生活,却又不能不时时抚摸着这失去了“自由”的伤痕,她不就是金丝笼里的一只美丽的鹦鹉吗? 作者在《子夜》中运用象征手法时,整个的艺术风格是以严峻的现实主义构成的,可谓情真意切,“最近似”生活,许多画面却又实中透虚,以描绘的具体性给人以宽广的审美暗示,赋予作品以诱人的活力。最富象征意义的是第一章描写的吴老太爷的死和随身所带的护身“法宝”——《太上感应篇》,吴老太爷象征着一具封建僵尸,一见空气就风化了,而《太上感应篇》则是附在这行尸走肉上的一个灵魂,后来,当蕙小姐接受了“现代文明”的熏陶,生活上却受到哥哥 《子夜》的语言特色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b2b电子商务企业价值链探析 | 下一篇:《孔雀东南飞》论析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子夜》 语言 特色 | 2013-02-22 21:38:0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