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提 要 “伤痕文学”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全新的文学思潮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伤痕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并非只有其思想上特点,其实也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否认的。 第一,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伤痕文学”是对文革的整体否定。即,它不仅是对文革中的政策及其造成的恶果的否定,而且是对文革及其之前的“瞒”和“骗”的创作方法的否定,从而恢复了文学的“真实性”。 第二,在“伤痕文学”中,人们发现的久违了的悲剧精神。 第三,在“伤痕文学”中,开始注重对普通人的刻划,从而摆脱了十七年和文革中文学只能反映“工、农、兵”甚至只能以“英雄人物”为创作重心的教条规定,在表现对象上,出现了空前的广泛性。 第四、“伤痕文学”具有明显的局限,在新时期的文学发展中,它是连接文革“假、大、空”文学与新的体现“人”的真实性的文学之间的过渡。 “伤痕文学”通过讲述十年浩劫中不同寻常的故事,表现人民群众的灵魂创伤和精神创伤,表现是非混淆的不合理现实所造成的畸形的社会现象和变态的社会心理,引发人们对十年动乱的思考。作家、包括整个社会躁动与激愤、控诉与哀怨,形成了“伤痕文学”的主要特征,也充分体现出它的历史意义。 浅谈“伤痕文学”的历史意义 “伤痕文学”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全新的文学思潮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伤痕文学”的出现是有其历史根源和时代背景的。首先,“伤痕文学”是以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为历史起点的。文化大革命对灵魂的摧残尤其容易造成惨痛的心灵创伤。人们只有在挣脱了精神枷锁、真正思想解放之后,才能意识到这“伤痕”有多重、多深。这是“伤痕文学”喷发的历史根源。其次,文革后,中国人民虽然在政治上解放了,但由于两个“凡是”未 被推翻,“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依然流行,所以文学理论与创造仍受到严重束缚,以致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特现象。随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当代中国才真正出现转机,文学才走上康庄大道。这种社会情势正是“伤痕文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伤痕文学”又有着与其它文学思潮不同的思想内涵。新时期文学首先必须面对的是文化大革命,所以“伤痕文学”自然而然地以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时期作为重要内容。当时的文学作品或以悲欢离合的故事,或以鲜血淋淋的场景,对长达十年的大动乱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精神创伤予以了“字字血、声声泪”的强烈控诉,对肆虐横行的“极左”路线予以了强烈的谴责。这便是“伤痕文学”的核心思想内涵。 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伤痕文学”并非只有其思想上特点,其实也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否认 浅谈伤痕文学的历史意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我国的诗歌发展与其现实意义 | 下一篇:浅谈牛虻性格的刻划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伤痕 文学 历史 意义 | 2013-02-23 10:24:0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