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间交往能力的培养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在儿童社会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而同伴间交往能力的培养将影响幼儿以后的社会适应,因此,幼儿同伴间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那么,如何培养呢? 一、同伴间交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首先: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很少关心他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大多是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子女,所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 其次:幼儿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合群。 有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玩合作游戏。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等现象。这些不合群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再次:幼儿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 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叫别人绰号,故意刁难小朋友,等等。如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傲慢无礼、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二、原因分析 引起幼儿同伴交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托幼机构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1)家庭因素的影响 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会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心理问题。父母过分保护和溺爱已成普遍问题。有些家长对幼儿粗暴和 幼儿同伴间交往能力的培养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 下一篇:幼儿入园前该做何种准备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儿 同伴 交往 能力 培养 | 2013-02-23 11:28:4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