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作品特色浅析 川端康成,日本现代文学大师,1899年6月14日出生在大阪府三岛郡丰村大字宿久庄,(即现今的茨木市大字宿久庄),日本古典名著《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就是在此地诞生的。实际上这里不仅哺育了川端康成的成长,而且滋养了川端康成文学幼芽的茁壮。 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其中尤以《伊豆的舞女》、《千只鹤》、《睡美人》、《雪国》、《古都》等最富盛誉。他的作品都是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础上,以病态、诗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应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颓废的至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川端康成创作的主题倾向及艺术特色,与他的气质和秉性以及人生经历、所受的教育、文化熏陶等是分不开的。 一、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川端康成的作品形成了构想独特、艺术形象感人和充满“悲哀”意境的鲜明特色 川端康成两三岁便失去父母,七岁死了祖母,十六岁死了祖父,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使沦为孤儿的他形成了所谓的“孤儿的根性”。沦为孤儿的“痛苦”,是川端康成最初小说的最直接和最原始的目的和动因之一,是其主观情旨的使然。 在川端康成十六岁上,他预感到祖父将不久于人世时,就决心把祖父在病榻的情景记录下来,于是他写起了《十六岁的日记》,这既是作者痛苦的现实写生,又是洋溢在冷酷的现实里的诗情,他在作品里如实地记录了祖父的病态和自己天真无邪的哀伤情绪。在《十六岁的日记》里,他不禁悲叹:“我自己太不幸,天地将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了!”祖父辞世后三个月,川端康成寄居在舅舅家里,他从此没有自己的家,也失去了家庭的温暖,漂泊无着,一种无依无靠的寂寞感,直渗入他的内心深处,这时候,他的脑海里,家和家庭的观念也渐渐淡薄了,经常做的是一些流浪的梦。川端康成不幸的童年是形成他性格比较孤僻、内向的主要原因。 从幼年到少年,川端康成参加的葬礼不计其数,比如祖父的葬礼之后,还参加了姑奶奶的葬礼、伯父的葬礼、恩师的葬礼,在亲戚家寄住期间也不时遇上其他亲戚的丧葬礼,有一年暑假连续出席了三个追悼会,他为了诉说和发泄自己心头的积郁,于是借助自己手中的笔,写了短篇小说《参加葬礼的名人》。 川端康成的生活道路是坎坷的,他自幼失去了一切家人和家庭的温暖,没有幸福,没有欢乐,自己的性情被孤儿的气质扭曲了,他需要得到人们的安慰与同情,渴望得到人间的爱的薰陶。他从小就充满爱的欲望,祈求得到一种具体而充实的爱,表现在他身上的就是对爱情的如饥似渴的追求,他曾说过:“我没有幸福的理想”,“恋爱因而便超越了一切,成为我的命根子。”川端康成一连接触过四名叫千代的女性,对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感情,为此川端康成在中学生时代写过《千代》的习作。川端康成与第四个千代相识、相恋,并订了婚,谁知后来千代又悔了婚,川端康成的初恋像闪电一般一闪即逝,川端康成遭到了不可理解的背叛,他艰难地支撑着自己,心灵上留下了久久未能愈合的伤痕,于是他写了《一次婚约》,描写自己同伊藤初代订婚和失意的经过。一连遭遇四个千代,最后落得如此不幸的悲伤结果,川端康成认为自己染上了“千代”病,总觉得这是“千代松”的亡灵在“作祟”,是他的处女作《千代》在“作祟”。后来他写了小说《处女作作祟》在《文艺春秋》1927年5月号发表,文中详细地叙述了自己与第四个千代的爱与怨:“两年后,我又新恋了一位少女”,“但是与她订婚仅两个月,这期间连续出现了不祥的激变。”…… 川端康成经过几次的失意,心中留下了苦闷、忧郁和哀伤,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这份伤痕经过了多少岁月,仍然未能抚平,而且产生了一种胆怯和自卑,再也不敢向女性坦然 川端康成作品特色浅析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从“新”开始 “心心”相印 “星.. | 下一篇:财务会计职能外化运行机制的框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康成 作品 特色 浅析 | 2013-02-24 11:00:2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