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摘 要]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也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对时政的关心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曲折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 [关键字] 田园诗 农村风光 悠然自得 平淡自然 批判社会 中国的文化巨人鲁迅说陶渊明“伟大”;俄国的文化巨人托尔斯泰对陶渊明“无限神往”;法国的文化巨人罗曼罗兰称陶渊明的作品是“奇迹”。让我们走近陶渊明,了解他为什么骸逝千秋魂不朽。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后名潜,友人谥之为靖节。东晋兴宁三年,诞生在江州浔阳郡柴桑县匡山蠡水之间的上京山下,即今天九江市星子县城西北面上京山下的斜川畈。他出身没落的官宦家族,曾祖父陶侃官至长沙郡公东晋大司马,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陶逸(亦名敏)亦曾任安城太守。陶侃第十女嫁晋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嘉为妻,而孟嘉又以两个女儿还嫁陶茂两个儿子,一个是陶渊明,一个是陶敬远。陶渊明 8 岁父亲过逝,自幼受母亲艰辛培育与熏陶。青少年时期,尽管家境日益衰微,但他发愤读书,怀有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其《饮酒》诗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之句可见一斑。他曾仗剑远游过张掖和幽州一带。壮游归来,家境每况日下。发妻亡故,继娶翟氏。为生存计,他去学仕。29岁时,起为江州祭酒,即在江州刺士王凝之手下做一个管理礼仪教化的官员 陶渊明这是出仕已29岁了,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令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从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与官场中人周旋。这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已交病”,在老庄思想和隐逸之风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向往着“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的生活,后来在彭泽县令任上他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从此再未出仕。隐逸是陶渊明对黑暗现实绝望之后采取的一种消极反抗,表现了他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归隐田园,躬耕劳动的高尚品德。 一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陶渊明身兼有多种角色:有人称他为“逸民”,有人称他为“放人”,有人把他推作“圣贤之人”,也有人说他是“有志天下者”,《诗品》却说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众多的评说,正说明陶渊明诗文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厚,风格之独特。他诗、文、辞赋兼通,而且都有相当高的成就。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他的诗作。从题材来说.有抒情言志的咏怀,咏史诗;有借古讽今的刺世诗;有即兴题咏的杂诗;有抒写躬耕生活的田园诗。在诗作中,最富有深意、最富有开创性并影响后世最大的还是他的田园诗。因而,在诗歌史上,他还是以“田园诗人”著称。 他的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表现农村的美好风光和自己悠闲自在的心境 如《归园田居》其一,是诗人从彭泽归隐后第二年春天写的,当时隐居的决心已定,新的生活安顿下来了,诗人对比往事,越发珍惜眼前的一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归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论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团队管理中的领导艺术 | 下一篇:论探究式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陶渊明 诗歌 思想 内容 艺术 特色 | 2013-02-24 12:40:5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