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作为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著作,这些著作在语文教育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 精深,使我们深刻的领悟出“语文是工具”的性质,认为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 国语言文字能力是语文教学目的。在教材编写方面,叶圣陶倡导“科 学性”,对教材的性质、小学与中学的教材编写等方面,也都 有独特的见解和主张。他针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民族 特色的教师观,他提出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学养和修养,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总的看来,叶圣陶语文教 学理论的精髓在于肯定“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强调教学 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行解决问题,当生活中遇到需要运用 语言文字的场合,也能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不 仅是对过去的语文教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现在以及将来的语 文教育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长期的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他认真总结和汲取我国古代及国外著名教育家的先进理论,不断地对我国传统教育理论进行批判与创新和改进,不但要继承而且要发展和创新,他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建树,而且表现出鲜明的独创性和大胆的创新意识,创建了特色鲜明而又洋溢着创新意识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并将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的^论文将系统地论述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阐述他在语文学科性质、语文教学目的与任务、教材编写、教师学养和修养及创新意识培养等各个方面的精辟独到的见解,探析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理论特色,具体分析其历史局限性,并论述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对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为了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推动学习、研究叶圣陶,下面对其语文教育思想作简单论述。 一、语文课程名称论——“语文”论 培养与提高中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我国老一代语文教育家倡导并身体力行,叶圣陶先生提出了并反复强调“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理解是必要的,但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这些话归结起来即是视语文为一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工具应该掌握并熟练运用,掌握并熟悉语文这门工具,就可以达到人际社会间思想交流这一目的。 1949年叶老先生将以前的国文更名正式叫为“语文”, 语文定名后,即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是国语、国文的合称,有人认为是现代语、文言文的合称,有人认为是语言、文字的合称,有人认为是语言、文学合称,有人认为是语言、文章合称,有人认为是语言、文化合称……叶圣陶认为都有不妥,语文应该是“口头语”和“书面文”的合称。 叶圣陶这样解释说:“语文一名,始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后来,叶老又补充说:“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 因此,语文一词应是并列关系的合成词,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一句话,叶圣陶所理解的语文应是“语言”,这是语文的本义。口语表达的学习与训练,书面语言表达的学习与训练,亦即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应视作中学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来抓,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 下一篇:论学生研究品质培养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叶圣陶 语文教育 思想 | 2013-02-24 12:49:5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