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志异》中的书生形象【摘要:】《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幻化形象刻画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处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关键词】书生形象 科举制度 书生浪漫情怀 一、书生的含义及书生共同形象 1.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一般以书生的形象出现,即便不是官宦子弟,也是出于商贾之族;都能诗善文,能弹善对,我们将这类爱好高雅,喜读诗书的男主人公统称为书生。 2.1.外表特征:倾向女性化:眉目清秀,文质彬彬,弱不禁风; ①《胭脂》:“一日,送至门,见一少年出,白服裙帽,丰采甚都。”「1」 ②《嘉平公子》:“嘉平某公子,风仪秀美。”「2」 ③《陈云栖》:“真毓生,楚夷陵人,孝廉之子。能文,美丰姿,弱冠知名。”「3」 ④《素秋》:“时见对户一少年出,美如冠玉。「4」 小说对这些书生美的描绘多用“美如冠玉”、“美丰姿”、“丰仪秀美”、“齿白唇红”、“眉清目秀”等来描绘,带有明显的阴柔美倾向。他们除了在外在形象上有女性化倾向,在内在心气和行为上也带有明显的女性化特征。这些书生形象丧失了男人应有的勇敢、主动和责任心。在性格方面,他们大多胆小怕事、怯弱自私,缺乏与恶势力抗争的勇气。 《香玉》中的黄生,他与花精香玉遇合不久,突遭变故,白牡丹被一游客移去,“旧就萎悴”。黄生明知白牡丹即香玉所化却束手无策,只会“作哭花诗五十首,日日临穴涕咦”, 「5」而坐视自己所爱的人枯萎而死。 《胭脂》中的鄂秀才生性胆小怕事,懦弱无能,“年十九岁,见客羞涩如童子”。 「6」不幸蒙冤下狱,邑宰审问他时,竟“不知置词,惟有战栗”,稍加用刑,便“不堪痛楚,以是诬服”。任由他人摆布,一点主见和反抗性也没有,缺乏男子汉应有的刚强和果敢。 2.2内在特征知书达礼、熟读读书、好琴棋书画;举例文学作品说明 《于去恶》中,“北平陶对俞,名下士。顺治间,赴乡试……见一人负笈筺儴……相与倾语,言论有名士风”。 。”「7」《白秋练》中,“直隶有慕生,小字蟾宫,商人慕小寰之子,聪慧喜读”。 。”「8」 3.内心世界的渴求及人生的奋斗目标表现为对科举考试的迷信和顶礼膜拜;渴望考取功名、衣锦还乡; 对名利、金钱、情欲向往; 《褚生》中的褚生死后还要魂附在他人的身上不忘科考,确实让人震惊!再有的就是《于去恶》中的于去恶抄书烧灰吃进肚子,这样狂傲的书生又该产生多么震撼人心的力量!另一方面,大多数书生因各种原因而加官进爵了:《聂小倩》中的宁采臣,“后数年,宁果登进士”; 论《聊斋志异志异》中的书生形象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电话销售的技巧 | 下一篇:论《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描写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聊斋志异志异》 书生 形象 | 2013-02-25 09:25:4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