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幼儿教育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拓新,对幼儿实施有效的培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对我国幼儿发展有很大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他在参与“零点项目”的过程中,根据对脑受损病人的长期研究分析,发现了人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他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并在《心智的构架》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对人类智能的分类,即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 而传统上,学校社会往往片面强调学生在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上的能力。对应的也就是我们现在小学、初高中里强调的必修科目:数学、语文、英语等等。但是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甚至连大部都算不上,除此之外,人类还有多种智能表现形式,如:建筑家的空间智能很好;运动员和舞蹈家的肢体运作能力很强;音乐家、歌手等的音乐智能很好;公关人员等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很强等等。这些都是活跃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职业类型。而我们的培养却恰恰忽视了这些。 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应该从小做起做好。但由于目前大部分的家庭很难有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对孩子进行一套系统的专业的多元智能的启蒙教育。更多则是简单地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了老师。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师资、设施的限制学校教育必然将走向模式化、片面化。而社会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将走向单一化、程式化。当我们的社会在大呼素质教育的时候,我们却明着在强化应试教育,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悖谬,又没有人能够彻底改变。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某个官员,某级政府部门的问题,这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循环往复永恒的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不同的社会制度,就会有不同的教育制度,选人制度。同时制度对于人们接受教育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再加之社会各方面因素的作用,每一段时期,在教育问题上都会出现与之对应的各种问题。所以从矛盾的普遍存在性来看,这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必将永恒,只是形式不一样,具体的问题不同而已。 中国的学生,现在在学校似乎被分成了资优学生和有问题的学生。但这样的标准更多的则是根据上面提到的片面注重语言和逻辑智能的评价标准造成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老师们都应该转变一下自己的教学观,学校转变评价观,学生转变学生观,社会转变教育观和发展观。我们都要努力去发现每个人身上不一样的智能潜力,并为之提供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做出规划和设计。这是一项极其繁琐的工作,它首先需要学生自己和周围的人在实践生活中发现自身的潜能,即智能的特长点。而学校和社会则需要为其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只有这样,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取得“芬芳桃李,朵朵盛开”的好结果,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伟大构想。 一、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背景 幼儿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在园幼儿达2400多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园是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之一。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其他法规、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中国的幼儿教育正在不断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幼儿教育在促进幼儿发展、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及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的幼儿教育针对中国幼儿发展的特点,提出了教育性和福利性双重性质,并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幼儿园主要培养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幼儿教育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 下一篇:浅谈对“有逮捕必要”条件的把握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多元 智能 理论 我国 幼儿教育 | 2013-02-25 15:41:5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