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节对刻划人物性格的作用 [摘要]情节,是人物的动作,是人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人物性格决定情节的发展趋向,而情节则影响人物性格的成长。一部情节铺排成功的作品,往往是一部人物性格刻划成功的杰作。 [关键词]情节 真实 典型 情节,是人物的动作,是人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人物性格决定情节的发展趋向,而情节则影响人物性格的成长。一部情节铺排成功的作品,往往是一部人物性格刻划成功的杰作。谈《水浒》,谁都不会忘记那血气方刚、勇武盖世的虎将武松,但他就离不了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贱驽鸯楼等一系列情节的有力铺垫;读《三国》,谁都深深记得那神机妙算、智慧过人的诸葛孔明,他也全凭草船借箭、计唱空城、群英盛会等众多场面的精心描会。因此,情节对于刻划人物性格的重要作用。 一、真实的情节是刻划人物性格的基础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优秀文学作品的情节,却必定是有不可忽视的真实性。打开中外文学史,无论是精深博大的长篇巨著,或是脸炙人口的短篇佳作,读后总令人有这样一种感觉:里面所写的内容,就如生活本身,实在、逼真,不由人不信。即使读《西游记》、《聊斋志异》,读《神曲》,读安徒生童话诸如此类神奇怪幻的叙事作品,明明知道里面的人物情节皆纯属子虚,却并不因此想到虚幻和失望;相反,却随着这些虚幻的情节而哭、而笑、而悲、而喜,宛然真有那么回事,其原因就在于那些虚幻的情节也是以不失生活真实为前提的。透过虚幻情节的背后,我们可强烈地感受到那隐伏着的种种体会现实和人生理想、愿望与追求。 何谓情节的真实性?就是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融合。是指构成情节的人物行动必须合乎生活发展的逻辑,即合情合理,可能可信,具有现实的同一性。有些作品,明明写的是现实的人生,却全然脱离实际,违背情理;或凭空编造,玄而又玄;或东拼西凑,牵强附会;或漏洞百出,自相矛盾;或主观随意,不着边际。使人一看便觉得假,弊端正在于此。描写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战争的古典小说《水浒》,以接受封建朝廷“招安”的情节作结局,历来被文学大家乃至史学大家称为惨重的败笔。“受招安”的结局可能是符合当时历史的某些具体真实,但作为文艺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则应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集中、更深刻、更强烈、更带有普遍意义。“受招安”结局之败笔,败就败在未能客观地反映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精神,从而揭示“一切腐朽势力注定要失败,一切进步力量必定胜利”这条历史发展本质规律,歪曲了现实。这就失去了这一情节的真实性。由此可知,要把握好情节的真实性,既要做到现象真实,更要达到本质真实。这是情节真实性最显著、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志。 高尔基说:“看不出描述的准确性的地方,那里也就缺乏真实。”情节的真实性,本来就包含准确性。情节的真实性体现在现象真实的两个方面:第一,人物的行动合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第二,人物的行动合乎人物性格及人物所处特定环境的同一性。这两点,我们不妨把它们归结为真实情节的准确性。这个准确性,对于刻划人物性格,是个举足轻重的起点。 情节要求的现象真实,规范了作家对刻划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这固然是重要的一面。但如果只涉及情节的合情合理,求解人物性格的“形似”,是不够的。人物性格的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神似”的逼真。这就得借助于情节的本质真实,借助于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上述提到的《水浒》“受招安”的结局,由于缺乏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农民起义运动,歪曲了现实,掩盖了矛盾,失去了本质真实,因而,使书中 浅谈情节对刻划人物性格的作用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如何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 下一篇: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情节 刻划 人物 性格 作用 | 2013-02-25 18:34:5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