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Q精神胜利法产生的根源 [摘要] 精神胜利法是阿Q个性特征的集中表现,是一种落后的、愚妄的、病态的思想状况,是一种来自人类灵魂深处的病。这种病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还会有,要让民众少犯这种病,只有让其深刻认识其发病的根源,找准病因,才不会沦落为阿Q的子孙。本文从思想文化、政治和经济三个方面结合阿Q精神胜利法的具体体现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希望对净化现代和将来阿Q们的灵魂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阿Q 精神胜利法 产生 根源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应时任晨报副刊编辑孙伏园之约而写,起初是作为开心话登载在“开心话”栏目里的,但从第二章起,伏园先生觉得阿Q并不“开心”,所以移在“新文艺”栏目了。《阿Q正传》以其“格式的特别和忧愤的深广”,浓缩了近代中国社会现实与中国民族精神的典型特征,特别是作为阿Q性格核心的“精神胜利法”,高度概括了清朝末年“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精神胜利法”实质上是一个弱者在最大程度地逃避那痛苦的现实,而以自我麻醉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它是一种落后的、愚妄的、病态的精神特征,是一种来自人类灵魂深处的病。这种病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还会有,要让民众少犯这种病,只有让其深刻认识其发病的根源,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不会沦落为阿Q的子孙。以下就阿Q精神胜利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根源、政治根源及经济根源作简要探讨,希望对净化现代和将来阿Q们的灵魂能有所帮助。 阿Q精神胜利法的产生有着复杂的思想文化根源。 作为精神胜利法,顾名思义,是在现实生活中遭到失败,但却以主观臆想的胜利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给自己一个生存下去的理由。为何去主观臆想,主因在于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给精神胜利法种下了可恶的种子。特别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封建思想,他那等级森严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思想;蛊惑人心的鬼神观、天命观、宿命观等,总是在阿Q们的脑海里作怪。 儒家经典作为封建教育的主要教材,以及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其精神由士人上达统治者,下至普通民众,无不深入人心。儒家讲求积极入世,以仁治理天下,在君臣父子、三纲五常的伦理教条下,最大限度地追求现世人生价值的实现。君臣父子、三纲五常的伦理教条,体现的是森严的等级制度,高低贵贱,由此而论。所以中国人总是以充当别人的老子为能事,这就不怪阿Q挨打后要用诸如“儿子打老子”之类自欺的话聊以自慰了。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科举制度的侵蚀下,没有文化的阿Q们,要想在精神上战胜别人,也只能是充当有文化的人的祖宗了。 儒家最重要的人生哲学即是中庸谦逊、折中主义,不喜欢张扬主动,中庸成为一种最高的道德准则。于是,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出现了,每当遇到麻 析阿Q精神胜利法产生的根源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及其对中国教.. | 下一篇:我国网络营销的渠道策略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析阿 精神 胜利 产生 根源 | 2013-02-26 13:38:4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