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关键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是这一事物最易诱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且使兴奋持续,而这种兴奋则是大脑对该事物认识、理解、记忆的最佳状态。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区别年龄的因素,科学对待各种兴趣阶段。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培养是不同的。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利用教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心理学的研究,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而低年级儿童尤其以具体形象为主,所以利用教具静动转换的优越功能,把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有效地集中到学习方面来。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加减应用题时,我把课本上静止的插图绘画成能动的幻灯片,先出示一幅树上有小鸟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鸟的不同颜色编出两种鸟合起来是多少的应用题,接着抽动幻灯片,改变题目“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树上一共有几只鸟?”让学生说成三句话,编出“3”上面添“1”是“4”的加法应用题。减法应用题可用“飞去”、“拿去”……等演示进行教学。由于直观形象,学生情绪高涨,精神兴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把学习数学知识同兴趣有机相结合。 同样对于高年级学生思维趋向于逻辑思维的特点,那么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时就应该在形象中说理,使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比如说:在语文教学中,教《赤壁之战》是的时候,针对高年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及对谈论历史的兴趣,可以把课堂设计成一个别开生面的辩论比赛,探讨曹操攻打东吴的策略是否正确,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讨论一下东吴为什么能够胜利的原因。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气来了,课堂气氛也好了。 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注重学生兴趣所在。 要使学生对教师所上的课发生产生兴趣,首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多样性以及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生动性,力求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而不会把上课当作一种负担。 比如分角色朗读、自编作业题、适当运用彩色挂图、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等都可增强课堂气氛。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把一堂课的学习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让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交替进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其次,教师要以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解,惟妙惟肖的表情,爱憎分明的态度,都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强烈感染,觉得听课是一种乐趣和享受。此外,还可专门设计一些“兴趣课”,选择新颖生动的内容,把游戏和竞赛引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1,活跃的课堂需要学生兴趣的支撑。例如,高年级的作文课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大部分的学生一到上作文课就无话可说,没东西可写。针对这一情况,我精心设计了一堂作文课。上课时,我走进教室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手腕比赛。”一听比赛,大家就来了精神,一个个跃跃欲试。于是,一场激烈的力量比赛开始了。我特意请那些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学生参加比赛。班上气氛热烈,一个个兴致高昂。我觉得时机已到,于是请一个作文较好的学生口述刚才的情景,最后立即要大家把刚才的情景真实地描写下来。于是,在这一次的练笔中,出现了许多具体生动的片断。课后,几个学生围着我说:“老师,这样的作文课真好,下次还这样做吗?”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也渐渐对作文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 | 下一篇:消费者是上帝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小学生 学习 兴趣 培养 | 2013-02-26 13:41:2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