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民主意识 一、《红楼梦》诞生的历史背景 《红楼梦》成书于 18 世纪中叶的乾隆初年。此时 ,清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施行高压兼怀柔的政策来巩固其政权 ,所以从表面看来仍维持着繁荣太平的局面 ,但实际上内部问题重重 ,面临着诸多危机 ,只不过是尚未爆发而已。 首先,在政治上文化 ,满人特别重视思想统治,采取高压政策,以维持政局的稳定。康 、雍、乾三朝均大行文字狱、禁书、毁书等各种政策,无情镇压了汉人的反清思想和反清运动。仅雍正、乾隆年间 ,大小文字狱案就有百余起,被杀及被抄以至于被流放者不计其数。同时清朝还竭力推行八股取士制度 ,以功名利禄为诱饵笼络麻痹多数文人士子。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官方指定为科举考试命题和写作八股文的必读教科书。同时清皇室内部的明争暗斗也异常激烈。历史上有名的“雍正夺位”事件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皇室内部政治斗争事件。清皇室内部的斗争事件通常波及无数间接牵连者,《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辈也是因牵涉其案件而成为受害者。《红楼梦》以大量篇幅写贾氏家族内部各个派系之间对贾府大权和嫡庶继承权的激烈争夺,不仅是当时贵族内部斗争情形,也是当时宫廷政治情况的间接投影。 其次,在经济方面,当时土地兼并的情形非常严重,造成贫益贫、富益富的局面,使得多数农民流于赤贫,变成佃农和雇农,甚至有的逃入城市成为工匠或流氓无产者。据多种史书及文献记载,全国耕地一半以上被当时的土豪或高官瓜分,有的大财主在全国各地购置房屋田产数万顷。这种情况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都普遍存在,可见当时极不合理的经济措施和极不平衡的的社会结构已经形成。在康、雍、乾盛世的所谓太平景象的背后所隐藏的这些社会隐患,已成为清封建王朝走向没落的主要因素。 最后,贵族蓄奴之风的盛行也是当时社会不可忽视的背景因素。满族是一个奴隶制部落国家,建大清后奴隶制仍残留。据史料记载,康熙时外任官员,除携带妻子兄弟以外,其奴婢有多至数百人者。此外 ,还有“家生子”或称“家奴”的奴隶,就是世世代代为主人当奴仆的,《红楼梦》里的鸳鸯,就是一个世代为奴的家生子,她的父母哥嫂都在贾府里当奴婢。正如小说所言,当时的奴婢们在主人心目中,就像猫儿狗儿一样,可以当作玩意儿随便拿来送人。睛雯本是赖大家的小丫头,因贾母喜欢她,赖嬷嬷就把她“孝敬” 给贾母。 总之,产生《红楼梦》的时代,即在所谓“乾隆盛世”的背后,已隐藏着暴风雨前夕的危机和紧张。此时,中国的封建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之后已慢慢走向没落时期,并且随着明中叶以后工商业的逐步发展和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在人民的意识形态上产生了反对封建主义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一些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如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唐甄、戴震等人都对传统理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特别是戴震,对当时的封建落后思想,进行了猛烈批判。戴震曾问私塾老师:朱熹解释孔孟之道,他们能说明白吗?他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相差一、二千年,朱熹怎么能理解、解释孔夫子是怎么想的?老师无以应对。 二、《红楼梦》之前的中国文学史上所反映的民主自由思想 探究《红楼梦》诞生之前的历史背景,不能忽视明清时代具有反传统及主言情意识的一些先觉思想家及文学家,在他们的先进思想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自由民主思想的初步形态。明代开国之初,就以宋代理学家朱熹注的《四书》、《五经》作为学子们学习的标准教课书和科举取士的准绳,这就确立了程朱理学作为官方哲学的神圣地位。不过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世称阳明先身先生的王守仁先提出“致良知”的学说,不同意程朱理学把伦理纲常的主体能动精神。但是,王守仁是在不背离儒家传统和道学精神的前提下对儒学和道学进行发挥的,并算不上异端和对程朱理学的背叛。直至泰州学派,才正式开始非议孔孟之道,抨击程朱理学,宣扬新的思想,其中真正给予程朱理学以致命打击的是李贽。 李贽正视人的情欲,反对当时的假道学者们。他认为《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只是 《红楼梦》的民主意识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读书报告 | 下一篇:“我”的《追忆似水年华》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红楼梦》 民主 意识 | 2013-02-27 10:44:3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