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和制作初探 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逐步成为现实。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显得越来越普遍。要搞好教学,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掌握科学的原理、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还必须寻求教学技术的支持。教学技术不仅是教学过程赖以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教学过程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当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现代信息技术大量运用于教育领域,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体。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技术,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物质形态,并对学校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对“教”与“学”的影响 1、多媒体课件使用对学生“学”的影响 (1)改变了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表明,人们接收信息往往是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听觉和视觉的作用尤为重要,因而信息的呈现方式对学习者接收信息的效果具有很大影响。深入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信息量的获取,80%是通过视觉刺激,听觉、触觉、嗅觉等其它方式只占20%左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增加视觉刺激,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信息主要通过声音、文字、静态画面等媒体形式呈现,并通过老师的口述,板书等方式传输给学生,通过上述方式传输的教学信息往往是静态的、抽象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运用多媒体方式呈现和传递教学信息,不仅可以利用人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接收信息,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地表现出来,将静态对象赋予动态特征,增强视觉刺激。例如:在课堂上模拟演示,即结合课堂讲授,将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运用多媒体演示方式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将一些在实验室中难以完成或因价格昂贵,有毒有害等原因难以实际体验的实物,实景等,用多媒体方式加以模拟。简言之,将教材上抽象的描述以可听可视的方式表现出来,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提高了学生正确观察、理解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能力,使其学习效果得到实质性提高。 (2)改变了教学方式,有助于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往往呈现为一种单向化流程: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接受的主要是来自老师的信息。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及其形成的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这一切,使学生在学习中难免处于被动状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介入,调节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使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因素所占比重下降,面对生动形象的文字、画面、音响及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以往心理上的被动感和被支配感有所减弱,代之以更科学,更富于理性的教育氛围,这无疑有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2、多媒体课件使用对教师“教”的影响 (1)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加切入教学过程内核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学过程的支配者和控制者,然而在现代教学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教学中,随着各种交互教学软件、大容量百科全书光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方式、从更广阔的渠道获取信息,这对教师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含义。首先,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更加突出。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直接向学生提供信息,而是通过研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式和手段甚至亲手制作教学软件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进行学习指导;其次,多媒体网络教学涉及的因素多而复杂,教师作为这部“交响乐”的总指挥,他的作用不在于其本身作为教学资源,而在于合理调动、组织各种教学资源,使其发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和制作初探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析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 | 下一篇:对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思考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多媒体 课件 使用 制作 初探 | 2013-03-05 09:38:3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