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边城》小说的美学特色 沈从文先生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有着特殊贡献的作家,自他携其以湘西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大步踏进文坛始,便以其炽烈的感情、惊人的自信和不凡的勇气,而成为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夜空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成为当时“京派”文学家的中坚和佼佼者。尤其是他的中篇小说《边城》的问世,更给他带来了“震动中外文坛”的盛誉而声播遐尔。 的确,这部作品写得很美,作家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在文学创作领域展示了当时别人还未曾展示过而世人亦相当陌生的湘西社会民众生活,写出了湘西这块近乎封闭的热土上,那淳厚古朴的人情世态;描绘出湘西山光水色的新奇幽雅和健美独特的风俗习惯。美得有人称赞它是“一幅淳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美得有人称赞它是“一部最长的诗”。作者在谈到《边城》的写作时,他也说自己“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谱就一曲“与我过去情感又十分相近的牧歌。”① 通过对《边城》的拜读和思考,我觉得《边城》之所以引人注目的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它鲜明而又充满个性的美学特色以及小说所传达出来的作家文学审美意识。 本文试从小说的美学角度,对《边城》美学特色作初步的探索和论述。 一、对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美的深刻表现 《边城》美学意义上的第一大特色,便是作家自己所强调的“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② 一座小小的山城,一个小小的远避尘嚣而得以保持着淳厚朴实民风的社会,一种完全健康、朴实优美、和谐自然,充满人性的人生形式,竟活生生出现于三十年代饱尝生活的艰辛和人生悲凉的芸芸读者面前,出现于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腥风血雨所冲刷着的沉沉黑夜。无疑,它极明显地形成了一种映衬,一种突现。现实的人生在它的映衬和对比之下,更为强烈地暴露出其腐朽、畸形和对人性的扭曲。也正是通过这种对湘西山城社会生活的热情赞颂,一个文学青年对日趋堕落的现实人生的悲哀和愤懑如大河东流,得到了淋漓痛快的宣泄。 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言:我这本书只预备给一些“本身已离开了学校,或始终就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置身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的那种职务上,在那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全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去看。他们真知道当前农村是什么,想知道过去农村是什么,他们必也愿意从这本书上同时还知道点世界一小角隅的农村与军人。我所写到的世界,即或在他们全然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然而他们的宽容,他们向一本书去求取安慰与知识的热忱,却一定使他们能够把这本书很从容读下去的。我并不即此而止,还预备给他们一种对照的机会,将在另外一个作品里,来提到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质朴,勤俭,和平,正直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的毒害,变成了如何穷困与懒惰!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③所以,小说尽管写的只是湘西一个小山城的一户普通人家里的一个平凡少女的平凡的爱情故事,但是,透过它,我们所领略到的,却是旧一代知识分子在当时腐朽、黑暗的人生形式重压下所发出的深沉而充满希望的疾声呼号。 试论《边城》小说的美学特色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试论《随想录》中巴金人性的真诚 | 下一篇:少先队活动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试论 《边城》 小说 美学 特色 | 2013-03-06 08:03:0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