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研究 学生提问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学习疑惑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必要因素之一。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提问,是学生对一事物的认识与自身已有的知识、能力产生激励碰撞后产生的,如果学生提问,则说明学生已经进行了一番思考,这对学生的获取新知和解决疑惑很有帮助。当然,学生提问也是教师获取教学效果反馈的关键所在。所以,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提问能力则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教学工作者进行探讨的论题。 一、列举小学生课堂提问的现状 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总的来说,并不令人满意: 1、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经常产生质疑和爱提问的情况占的比例很小,而没有疑问和从不主动提问的却占大多数,学生质疑和提问的基础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主动提问题的人数和次数逐年下降,表现为不提问、不敢问、不会问; 2、从教师的角度看,主要是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不够重视,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没有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技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就很难得到落实。 3、从教学大环境的角度看,陈旧的教学模式,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注意启发学生答问能力,而很少注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得学生缺乏问题意识,质疑的习惯无从培养,提问能力低下。 二、分析原因,找出影响因素 1、从学生自身角度分析 (1)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发现、概括和表述问题的能力欠佳。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越多,就越有利于问题的提出。如果学生的储备知识不够,看不到问题,即使遇到问题也识别不出来。 充足的知识储备是提出问题的原料,当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后,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概括和表述自己的疑惑所在,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将问题提出。作为教师,则要在这方面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概括化程度,使他们能巧妙地组织已有知识和信息,迅速提出问题,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剔除无关知识和信息,使问题逐渐明朗化。 (2)缺乏必要的魄力与胆量,存在一些消极的心理。 由于一些不良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以为“问”的内容就是只对教师讲授的新课没听懂、没学会的地方。这样一来差生不敢问,因为一旦问了就表示没学会、没听懂,轻则遭到同学讥笑,重则会遭到老师的训斥;优等生则以为都听懂了,学会了,没什么可问的。造成了没人提问题的尴尬场面。 学生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回答;怕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或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太浅薄;怕提出的问题词不达意或出现错误,被同学嘲笑;怕提出的问题超出教学要求或老师一时难以回答,造成尴尬。学生根本就不敢问。 基于上述一些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缺乏提问的胆量。 小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研究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管理浅析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小学生 课堂 提问 能力 培养 研究 | 2013-03-07 09:07:5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