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前教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论文摘要: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是学前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所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调动学前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园所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园所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我所在幼儿园教师激励机制的实践为例,对学前教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创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激励是指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管理者通过各种手段使被管理者在职位上做出最大的贡献。在调动内在潜力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激励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人的工作绩效要同时取决于他的能力与积极性的高低,能力固然是取得绩效的基本保证,但是不管能力多强,如果激励水平低,就难以取得好的绩效。因此,激励是管理最关键最困难的因素。 在新的形势下,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必须激活教师这一主体,园所必须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园所教育发展的特点制定新型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必须根据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去不断调动、提高和保持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教师创造出最佳的教学绩效。 一、当前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激励管理体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逐步确立了教师激励管理的观念,一些有远见卓识的管理者,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怎样培养人才、稳定人才、吸引人才上;二是从制度层面初步建立了教师开发与管理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园所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幼儿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激励管理的制度不规范,表现在:缺乏有效的长期规划,在培训、工资管理等方面不顾实际需要,致使部分人才流失;收入与员工工作表现挂钩的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缺乏规范化的人才吸引、培养、稳定和业绩考核等方面的制度。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幼儿园还没有建立起教师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许多园所的评价考核体系不科学、不完整,不能反映出教师真实的业绩。此外,对教师教学、科研等业绩的考核也缺乏科学性、有效性。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辩证施用问题: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的基本动因。正是由于物质激励的重要性,往往使得人们忽略了精神激励的作用。有些园所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园所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许多园所一提到稳定教师,自然就想到待遇,的确,优厚的待遇对教师队伍的稳定很重要,但单靠优厚的待遇是不行的。事实证明,精神的激励也是维持教师队伍稳定性,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精神上要求管理者不断加强与教师在情感上的交流,在思想、工作、生活上的密切接触,以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营造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真正做到“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和“环境留人”。 论学前教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实践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应用在技术教学的中多媒体 | 下一篇:论新时期教师工作压力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学前教育 教师 激励机制 创新 实践 | 2013-03-14 08:17:3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