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的程序权利保障-----以法理学的视角分析 摘要:近年来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和救济途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领域都有丰富的论证和实践。然而,少有学者关心如何将这些实体性权利或者利益分配真正落实到弱势群体身上。本文试图以法律程序理论为支撑,从决策主体的资格赋予(选举和被选举)到权利的设定(立法/政策制定)到权利的实现(行政执行/公众参与)再到权利的救济(司法)为弱势群体架设一座通向实体性权利的桥梁,在法律程序上给予充分的权利保障。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侧重于法理学上的论证,而较少涉及部门法的技术层面。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vulnerable groups。弱势群体是近年来社会学关注的重要话题,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普及,可以说是推动弱势群体概念成为社会科学主流话语之一的重要因素。2002年3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强调“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 政府工作报告(2002年)(2002年03月05日),引自中国人大网,],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和法学等相关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阐述了弱势群体现象,寻求解决之道。各学界提出的解决方法可谓名类甚全,诸如社会学的社会工作支持、经济学的资源合理分配以及法学的司法救济。尚有缺憾的是,很少有学者关心如何将这些实体性权利或者利益分配真正落实到弱势群体身上。本文试图以法律程序理论为支撑,从决策主体的资格赋予(选举和被选举)到权利的设定(立法/政策制定)到权利的实现(行政执行/公众参与)再到权利的救济(司法)为弱势群体架设一座通向实体性权利(利益)的桥梁,在法律程序上给予充分的权利保障。
|
| |
上一篇: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 下一篇:如何通过美工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创..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弱势群体 程序 权利 保障 ----- 法理学 视角 分析 | 2013-03-28 11:05:07【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