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金流量表财务分析的内容
㈠ 筹资方面的信息
㈡ 投资方面的信息
㈢ 与企业战略有关的信息
㈣ 纳税方面的信息
㈤ 有关资产管理效率方面的信息
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
㈠ 结构分析方法的运用
1、总体结构分析
2、各部分内部不同性质的项目占该部分现金净流量的百分比分析
㈡ 比率分析法的运用
1、计算反映企业自身创造现金能力的比率
2、计算反映企业偿付全部债务能力的比率
3、计算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
4、计算每股现金流量
5、计算反映支付现金股利的比率
6、计算反映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比率
7、计算反映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比率
8、计算反映净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
结语
内 容 摘 要
现金流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企业生存的依据。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结构的分析,信息使用者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现金流入量的具体来源和现金流出量的具体去向,从而更好地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比率分析,可以量化企业的各项经济健康指数。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运用时,不能孤立地仅凭一张现金流量表的信息就事论事,而应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结合起来,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作出较全面、正确的评价,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
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
一、引言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来说明企业报告期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的动态报表。随着1992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更新的第7号《国际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正式公布,很多国家会计准则都规定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我国财政部于1998年3月20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要求所有企业从1998年1月1日起对外编报现金流量表,这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新体系,企业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现金流量信息,同时满足投资者及债权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以便于进行经济决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稳定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现金流量表分析的内容
根据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各项目的涵义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取得如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㈠ 筹资方面的信息
企业筹资能力的大小及其筹资环境是债权人和投资人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对筹资能力和筹资环境的分析,可有助于他们正确地进行经济决策。这是因为,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信息,不仅关系到企业目前现金流量的多少,而且还关系到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以及企业资本结构和资金成本等问题。而现行现金流量表中的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既包括所有者权益性筹资(简称权益性筹资,下文同)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又包括债务性筹资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因此,在分析时,分析者不能仅仅看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正还是负,而更应注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由权益性筹资引起的,还是由债务性筹资活动引起的。如果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是正的,而且主要是由债务性筹资活动所引起的,则一方面说明企业的债务将会增加,资金来源增加,资本结构中负债比例将会提高,当然,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会增加;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企业未来现金流出量将会增加;如果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是负的,而且负值现金净流量主要是由于债务性筹资活动所引起的,通过比较现金流量表并结合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就可说明企业是否处于债务偿付期。若如此,则说明一方面企业在近期可能会有大量的现金流出;另一方面还应结合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情况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分析企业未来的资金需要量。通过分析,分析者可以判明企业可能会有大量筹资的需求。
㈡ 投资方面的信息
企业对外投资情况及其效果也是投资人和债权人共同关心的问题。因为企业对外投资及其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和损失。同时,投资收益质量的好坏,即投资收益收现比例的大小,也直接关系到投资人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能否实现。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信息,可以帮助投资人和债权人对企业投资活动及其效益进行评价,从而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㈢ 与企业战略有关的信息
对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先从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开始。如果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是正值,除了收到的是利息收入及债权性投资的收回外,收到的现金是由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投资活动所产生的,则说明企业有可能处于转轨阶段,或有可能调整其经营战略等。若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值,而且主要是由于非债权性投资活动所引起的,则说明企业可能处于扩张性阶段。在一般情况下,预示着企业在将来会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但在分析时,还应结合企业投资的方向分析其投资风险,从而进一步确定投资活动现金流入的风险、时间和金额。
㈣ 纳税方面的信息
我国现行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纳税信息的披露较为充分。通过现金流量表,结合资产负债表中有关应付税金和损益表中的收入及税前净利润等指标,使用者可以分析了解:⑴企业实际纳税占全部应纳税的百分比,即了解企业实际交纳税金情况,是否存有拖欠税金情况,如有,则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⑵通过将纳税现金流量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相比较,可以分析了解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能否满足纳税的需要。如若不能,则说明企业纳税现金还需要其他资金来源。
㈤ 有关资产管理效率方面的信息
分析者可以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结合比较资产负债表中有关存货、应收账款等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并分析现金流量表附注中的有关内容,判断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和存贷管理效率,从而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
三、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定性分析方法不可小视。这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仅以定量的方法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并不能全面说明问题,只有结合其他有关的定性信息进行分析,才能获取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这些定性信息如企业战略说明、企业会计政策、赊销政策及应收款项管理政策和股利政策等说明、企业董事会报告、未来经营情况说明以及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等有关内容。
在定量分析的诸多技术中,如下两个方面应值得注意:
㈠ 结构分析方法的运用
由于现金流量表与其他报表不同,三大部分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含义是不同的,对信息使用者的作用也不一样。即使同一种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也具有不同意义。因此,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分析者应当注意结构分析法的运用。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结构的分析,信息使用者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现金流入量的具体来源和现金流出量的具体去向,从而更好地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包括:
1、总体结构分析。即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占全部现金净流量的百分比,了解企业现金净流量的性质、来源与用途,及其对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的影响。在分析时,信息使用者应特别关注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的信息。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占全部现金净流量的百分比的分析,结合比较现金流量表进行长期趋势分析,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企业的各种经营决策和指导思想对企业经营成果及其质量的影响。借此,分析者还可以进一步或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股利支付能力。
2、各部分内部不同性质的项目占该部分现金净流量的百分比分析。通过这种结构分析,分析者可以更具体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战略,了解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获现能力、现金股利支付能力及其他现金流量情况。
㈡ 比率分析法的运用
比率分析法是财务报表分析经常运用的方法。但是,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分析者应注意比率的选择。对现金流量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的比率有如下几类:
1、计算反映企业自身创造现金能力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总额。这个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自身创造现金能力越强,财力基础越稳固,偿债能力和对外筹资能力越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从本质上代表了企业自身创造现金的能力,尽管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筹资的途经取得现金,但企业债务本息的偿还有赖于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
2、计算反映企业偿付全部债务能力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债务总额。现金流量对负债总额比率是用来反映企业每年现金流量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衡量企业长期负债偿还能力大小的一个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大,越低则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保证程度越小。衡量企业的长期负债偿还能力的大小,既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资料,从静态的角度,通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来反映企业负债的总体规模,反映资产的变现能力对偿还债务的保证程度;也可以从损益表资料出发,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企业盈利水平对偿还债务利息的保证程度。而根据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资料,从现实的角度,动态地反映由企业经营理财活动所获取的现金流量对偿还债务能力的大小。因此,现金流量对债务总额比率较之其他指标更具有现实性。
3、计算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是用来反映企业偿还当年到期债务能力大小的指标。这里的当年到期债务是指企业的流动负债与当年到期的长期债务之和。该指标数值越高,说明企业立即变现能力越强,企业随时可以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大,较之其他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来说,该指标更直接、更明了,更具现实性。不过,过高的比率虽然能保证企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企业现金的获利能力较低,现金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该指标过低,会使企业陷于财务困境,支付能力不足,债务偿还缺乏保证。所以,该指标过高或过低都是不正常的情况。运用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指标时应结合行业的特点、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作进一步具体分析。
4、计算每股现金流量。计算公式为:
每股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每股现金流量反映平均每股流通在外普通股票所占的现金流量,也反映企业为每普通股获取的现金流入量。该指标通常比每股盈利要高,因为每股盈利中已扣除了折旧。在计算该指标时应注意,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应与计算每股盈利中的普通股股数一致。如果企业的资本结构复杂,则应计算加权平均的普通股股数;如果企业的股本构成中包含有优先股,则指标分子中应先扣除优先股股利。每股现金流量能衡量企业某一会计年度对资本成本和股利的支付能力。在这方面,它比每股盈利指标更具有现实性。但在衡量企业营利能力方面,每股现金流量不能取代每股盈利。因此,每股现金流量指标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一种补充性指标,与每股盈利指标结合,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5、计算反映支付现金股利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现金股利。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现金股利能力越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的每股就可以获取许多股利。股利发放与管理当局的股利政策有关。如果管理当局无意于发放股利,而是青睐于用这些现金流量进行投资,以期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从而提高本企业的股票市价,那么,上述这项比率指标的效用不是很大,因此对财务分析只起参考作用。
6、计算反映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比率。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总额。公式中“资本支出总额”是指企业为维持或扩大生产能力而购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 。这个比率主要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其值越大,说明企业发展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另外,该比率也可用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因为当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大于维持或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资本支出时,其余部分可用于偿还债方。
7、计算反映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比率。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累计数÷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出累计数。这个比率表明企业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满足其所需现金开支的程度。一般来讲,该比率的值应大于1,这样企业才能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维持简单再生产。它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有利现金流量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企业盈利水平高低。其值越大,说明企业上述各方面的状况越好,反之,则说明企业上述各方面的状况越差。
8、计算反映净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净收益+折旧或摊销额)。这个比率表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偏离正常情况下应达到的水平程度,其标准值应为1。它说明企业在存货、应收账款、负债等管理上的效果。其值大于1时,说明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等方面措施得当,产生了有利于企业的现金流量;其值小于1时,说明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措施不力,产生了不利的现金流量。
四、结语
综上分析,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构成了企业完整的会计报表信息体系,在运用现金流量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要注意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结合,才能对所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出较全面和较合理的结论。
参 考 文 献
〔1〕查尔斯·吉普森。财务报表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12
〔2〕孙铮。财务报告分析[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10
〔3〕项习文。简明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4
〔4〕李伟阳。现金流量表的编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10
〔5〕吴晓魏、张国峰。现金流量分析的现实意义及技术操作。《财政问题研究》,1998.12
〔6〕喻欣。现金流量表编制中几个具体问题的探讨。《财务与会计》,1999.3
〔7〕陈红。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理性分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9.3
〔8〕钱嘉福。西方财务会计[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5
〔9〕吉林省财政厅印发。会计制度选编[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6
〔10〕科斯特斯SB。财务报表分析及案例。张志强等译。北京,宇航出版社,1999.6
〔11〕葛家澍。中级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
〔12〕张中秀。现金流量表设计阅读与分析。1999.12
〔13〕朱木金。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若干问题及其改进意见。2001.5
〔14〕李海波、刘学华、宋胜菊。《新编财务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