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脱离外部环境、在“真空”中生存和发展,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企业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掌握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利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避开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风险。
针对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成因的分析,提出下列防范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要有深刻认识
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基于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要地位,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不应只局限于会计继续教育,财务人员不要拘泥于企业“帐房先生”的定位,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以适应现代化的企业在这个开放式的外部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
2、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清内部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3、保持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畅通筹资渠道
企业应当保持畅通的筹资渠道,让债权人了解自己的诚信和竞争力,在日常经营中与之建立良好的信誉关系,以便共同迎接企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共同克服短期的困难。运营状况再好的企业,意外事件发生时也要向银行借款,而企业和银行都不一定能预计到这些意外借款的确切数量和时间。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银行愿意向“不缺钱”的企业贷款。因此,同银行保持良好的信誉关系是明智的。当企业不需要借钱时,应当让银行了解自己的财务情况和和现金流状况,为自己今后的借款建立基础。一但真正需要借款,便有可能按正常的条件借到需要的款项。
4、不盲目追求增长速度,“做大先要做强”,运用稳健主义
海信集团1993年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6%,此后连续五年演绎着“高负债,高成长”的故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香港百富勤、日本八佰伴等众多跨国企业宣告破产,一下子惊醒了海信集团决策层,经过反思,最终决定把1998年的预定发展速度从100%改为50%。从此,也确立了海信集团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以财务健康为原则,稳健经营。在发展速度与财务健康的选择上,宁要健康,不要速度;“做大先要做强”“要面子不如要肚子”。近年来,海信集团的规模、净资产、收入都在较快增长,但资产负债率却连年下降,资产负债率从1993年的86%下降到1998年的60%,1999年则下降到57%,2000年为60%左右。 海信“要发展,更要健康”的思路,海信稳健的投资发展策略,使其防范了许多潜在的财务风险。
5、提高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加速企业现金流转
企业取得存货后,就进入销售和收款阶段,从财务管理角度来说,就进入了资金收回阶段。自取得存货到收回现金这段时间间隔越短,资金管理效率越高,资金收回的风险也越低。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主要财务指标,对企业偿债能力有重大影响。企业应努力提高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制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完善应收账款的回收机制以规避风险;谋划好存货适时销售变现,通过安全储备、合理订销、监控结构和及时进出来优化存货管理,加速企业现金流转,防范财务风险。
(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工具—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伴随着国内有些企业“跳跃式”的超常发展,一些“快起快倒”的案例不断涌现:巨人集团、三株集团、瀛海威网络、红高梁快餐、爱多VCD、亚西亚商场、秦池白酒、猴王集团……,面对众多的破产事件,人们似乎在企业财务风险面前感到束手无策。事实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企业财务风险产生,进而发展成为财务危机,最后导致企业破产,都有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先兆,因此它是可预测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风险的重要工具。所谓财务危机预警,就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会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通过掌握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早期特征,设置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标准,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管理行为。它能预先告诉企业管理当局有关企业内部财务营运体系所隐藏的问题,使企业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采取调整和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被得到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企业建立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应做好以下工作:
1、企业财务预警的组织保证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