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一些企业,往往单独设立一个风险管理部门,来保证预警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但从我国国情出发,就国内企业组织结构情况来说,笔者建议暂由企业财务部门来行使这个日常工作的职责,因为财务部能较便利地通过财务数据获得整个企业的一些情况,同时也可以聘请企业外部咨询管理专家,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2、企业财务预警的活动程序
预警系统的运作需要遵循科学的活动程序,才能保证其运行的效率。主要应遵照下列四个活动环节展开:
⑴确定预警活动的监测对象
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早期,应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选择比较容易进行或比较熟悉的财务活动为监测对象,并且评价指标应简单适用,范围应较小。通过稳妥的逐步积累经验后,监测对象可逐渐扩大范围,指标体系也逐渐完善。
⑵制定预警活动的计划
预警系统要实现有目标、有次序的活动过程,必须以合理周全的预警活动计划为前提。该计划应包括:监测对象、日常监控对策的目的要求、预警评价指标的确立、预警分析活动的程序以及信息管理的规范等内容。
⑶选择预警分析的方法
预警活动中的管理方法是否科学,使用是否得当,决定着整个活动效率的高低。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从成本和效果相权衡,选择最适合企业的预警分析方法。
⑷突出对策功能的重点
对策功能的目的是对公司重大的财务风险的早期征兆进行早期控制。然而,这些风险的早期征兆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这就要求对策活动要抓住主要因素,突出重点的进行控制。达到早期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3、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方法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传统的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第二种是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的财务比率预警模型。
⑴传统的财务危机预警方法
传统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判定与预测主要根据财务比率绝对值、比率值或变化趋势,结合经验来判断,它依赖于专业人员的直觉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来起到财务预警作用。虽然传统的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存在多项缺点:如过多依赖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存在较大主观随意性,对企业财务危机分析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但对于中小规模的企业管理当局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来说,传统的分析方法可以结合本企业历史数据和情况,也可以借鉴同行业企业财务比率和标准,来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和指标警戒线,不失为一种经济和切合企业实际的财务危机预测的好方法,在今天的实践中得到广泛使用。
⑵财务比率预警模型
随着经济数据的不断积累的现代分析技术与工具的发展,使得基于历史数据开发财务危机预测警模型成为可能。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基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的财务比率预警模型建立了起来,并开始运用于实践中。财务比率预警模型是根据企业历史财务数据,并通过财务指标的层层删选,用高等数学方法和计算机辅助技术建立起来的,在对财务风险的判定上,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主观影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财务比率预警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在国内尚属于起步阶段,本文只作浅显的讨论。
①国外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状况
以财务比率预测财务危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但此后的30年中,没有得到较大发展。到60年代,比弗(Beaver)1966年发表^论文,运用单一变量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奥尔曼教授(Altman)1968年发表^论文,创立了Zeta模型,开创了财务危机预警领域新的里程碑, 1995年奥尔曼教授(Altman)又以非上市企业为样本修正了Z计分模型的系数及分割点建立了Z′计分模型。20世纪70年代起各国学者开始广为关注这一研究领域财务危机预测模型开始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其后又有研究人员改良研究变量和研究方法创建了许多预测模型,有代表性的有Logistic模型类神经网络模型等等。
②国内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现状
国内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但仅限于经验分析和规范论证,未有相关实证研究。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上市公司,由于上市公司需公布经审计的年报会计报告使国内研究人员能以较小成本收集到大量相对可信程度较高的公司财务数据,使我国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成为可能之后,陆续出现了一些对我国证券市场上ST公司应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
③企业选择和应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普通企业一般缺乏开发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专业人员,所以企业一般会选择国外相对成熟的预警模型直接应用。根据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资肋课题《证券公司危机预警机制与风险控制研究》(编号20050373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我国工业类上市公司和国有工业企业为样本对Z模型和Z′模型进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中美两国由于财务比率的巨大差异引起中美两国样本企业Z值和Z′值系统性偏差,因而需调整判定标准,调整判定标准后, Z′模型的综合判别正确率在财务危机前一年达到90%,但模型总体不太适合我国企业财务状况的特点,实践中仅供应急参考之用。该课题以逐步回归法构建的Logistic模型(1)经测试样本预测分析显示,在财务危机发生前1年总体判别正确率为94.29%,I类错误(即将危机公司判定为正常公司的错误)5.71%,同时,在财务危机发生前2~3年就能较好地预测危机企业。因而,可作国内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之用。
在国内,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走在其他企业的前沿,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资金雄厚,信息化管理程度较高,人员素质相对较好,可以选择专业研究人员开发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应用,应用时应注意本企业与模型样本企业的属性差异、时间差异和行业构成差异。若差异太大,则不宜直接应用。有条件的上市公司,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开发适用的模型。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预警模型是运用高等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企业历史数据进行总结而得出的,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但是,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更处于一种开放的环境,企业破产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由于创建模型客观存在的误差,所以,模型不可能精确地模拟出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因素。在作企业财务风险判断时,模型预警与传统预警相比,能大大提高判断效率,但如能将专业人员的经验判断结合进来,将使预警模型更具灵活性。
结语
通过对这个课题的初步研究,我对企业财务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现代制度下的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涉及许多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如“金融大鳄”索罗斯所说:“没有风险就不能称之为事业,但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地方有风险,给自己留有出路和活路。”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成败系于人,企业管理当局要对企业财务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采用适合企业规模的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建立企业危机预警机制。在完成这篇^论文期间,我查阅了许多文献和著作,可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对自己人大网院两年来本科阶段学习的一次总结,由于理论和实践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指正。同时,在这里也要对^论文指导黄桦老师表示由衷地感谢!黄老师耐心细致的^论文指导和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学生感动不已。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企业风险管理》,载《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2.财政部企业司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彭韶兵 邢精平:《公司财务危机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高民杰 袁兴林:《企业危机预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5.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版。
6.刘淑莲:《公司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