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索系统一般采用钢丝绳组成,分别为承载索、返空索、牵引索。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承载索一般由一根或多根18.5以上的钢丝绳组成;返空索负荷较小,受力较小,一般选择12.5以上的钢丝绳组成;牵引索的受力也较小,选择11以上的钢丝绳即可。所有绳索的选择应进行严格的校核计算,满足要求的方可在现场施工。
支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让工作索脱离地面、保证货车安全通过、分担绳索压力等。支架系统由支腿、横梁、绳索鞍座、转向滑车等组成。按结构材质可以分为木支架、钢管支架和格构式支架。
货车主要由绳索运行小车、料桶等组成。运行小车如图所示,其上部为行步办,使本体能在承载索上移动,中部为锁紧器,可以将牵引绳与货车本体锁紧,同时又能方便脱离,下部为吊钩,可以方便料桶悬挂在其上。砂、石等散装骨料可采用桶装容器,基础钢筋、塔材等细长件材料需要打捆后多吊点固定。
索道施工的基本要求
索道的选择:索道的选择,结合施工运输量、现场地形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根据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索道的运输方案。
跨越物:线路工程的索道往往需要架设在高山大冷之中,货运索道也是简易索道,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索道应尽量避免架设在电力线路、通信线路、道路、铁路及居民区等周围。若不可避免,应制定全面的防护措施,办理相关手续,设置充分警示牌,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管。
索道路径:索道的运输距离和高差应尽量小,单级索道的运输距离不宜超过3000米,单跨索道最大跨距不宜超过1000米,多支架索道最大跨距不宜超过600米,调减角不宜大于45米。索道路径尽量选择直线运输,若直线方面无法选择时,应尽量选择两级驱动系统(见下文),尽量避免内角受力导致的安全隐患。
索道支架及平台:索道上料点应选择运输车辆可以到达的交通条件了的地段,且一次到位,避免二次转动;索道下料口应选择在比基础地形高与或基础地形相平的较近位置;索道的折角大于30度时,应增加一道门架,分解门架受力。支架应尽量设置在山梁的凸起位置,保证货车运输时与地面保持1米的距离,不能满足考虑增加门架或增加紧线张力。
索道驱动:索道驱动装置宜设置在索道上料口,即汽车可以到位的位置。
索道的受力计算:索道方案设计时,应对所有工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核算,以最不利工况作为计算依据。
索道施工的工艺流程
索道架设及运输的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索道施工准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8/8
索道架设前,项目部应根据索道的运输要求及现场地形,确定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保证措施,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索道运输班组的人员配置应根据索道的复杂程度进行安排,施工前对全体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场施工。
每个班组的劳动力组织:
序号 岗位 数量 备注
1 现场负责人 1
2 现场指挥 1
3 索引机操作工 1
4 材料装卸工 4人以上 视工程量而定
5 安全监督员 2人以上 视路径而定
选择索道运输路径,采用经纬仪确定线路所要通过的通道及需要架设支架的平台;平整索道两端材料堆放点、支架设置点的原地面,使其平整无突起物;采用经纬仪检查线路通道内是否还有影响索道运输的障碍物。平整场地时应注意保护环境,尽量少砍伐树木及其他植被,少开方取土。
索道的架设
场地平整
索道所占用的场地一般包括上料口、下料口、支架平台等,堆料场地应尽量选择开阔区域,并因地制宜,减少土石方开方量。基础工程的砂、石堆放应用彩条布进行铺垫和隔挡,避免材料混杂。
索道的上料口一般可不设支架,必要时可设单桩支撑。塔基上的下料口应设置在塔基的上方开阔地带,避免两次转动。支架平台应选择在山地突起处,货车通过时均不受地面(地物)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