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
本文试图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角度,以食品安全的现实背景出发,对我国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通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了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规制现状,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来揭露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简要介绍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规制经验,并提出几方面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法规、行政执法
【正文】:
食品安全广受关注,然而受环境、资源、技术等条件影响,食品自原料采集、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的过程,存在影响食品安全的诸多因素,现行法律法规难以或无法实现有效监督和控制,致使食品安全问题被推至风口浪尖,成为严重影响人身安全、社会安定的危险因素。
一、食品安全法律规制概述
(一)食品安全的含义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倍诺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所以食品安全很重要。
在我国,食品安全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家或社会的食物数量保障,以保障有足够的“量”来满足消费者的营养需求;二是食品中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广义的“食品安全”不仅包括食品无毒无害,符合人体的营养要求,既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而且也包括营养均衡问题[1]。
(二)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食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食品种类琳琅满目,然而,受技术水平影响,工业提速的代价必然容易牺牲环境资源,导致污染加重。加之,食品加工、检验技术限制,在加工过程中掺杂使假、滥用添加剂甚至违禁化工原料等违法犯罪活动一度猖獗,令全国食品安全形势异常严峻。
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国际民生的“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各个环节都要抓好;从政府到企业到消费者,人人都要明白,家家都要参与。近年来苏丹红和三聚氰胺等事件的恶劣影响,使广大消费者至今仍心有余悸。因此,必须严厉打击破坏食品安全、危害人民健康的行为,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