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
一、依法行政是工商管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3
二、依法行政是工商管理部门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针的具体表现 ……………………………4
三、依法行政是要求工商管理部门运用法律手段对市场实施监管 ……………………………4
参考文献……………………………………………………………………………………………………11
内 容 摘 要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工商行政管理商门的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行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必须以行政法治作为规范,立正确的工商行政管理职权法定原则,深化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管理职能和方法,对市场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监管,把依法行政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是指在政治领域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工商行政管理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工商行政管理从职能上要贯彻这一方针,就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社会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力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尊重自由、保障权利,着力创造安定有序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并以法治作为保障。
一.依法行政是工商管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的向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执政为民。工商行政管理要实践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必须在依法行政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不断强化行政管理理念,正确行使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和义务,真正为国家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工商行政管理部分是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初工商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私营工商企业及其经营活动管理方法比较单一,习惯通过行政系统下达行政命令来履行职责,改革开放以后,工商行政管理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的发展轨道。管理方法、经济方法等综合性的管理,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工商行政管理不仅按市场经济要求办事,而且要与国际惯例接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职能和方法。用法律手段来管理中国的经济。十多年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始终致力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完善,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此,工商管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更上了一个台阶。
依法行政是保持我们党先进性的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党领导下的政府部门,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就是要使工商管理的各项工作顺应历史的发展规律,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依法行政具体反映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政为民的本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的行政管理部门,具有行政执法的职能。人民群众既是法律的受益者,也是其宣传者。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所有的执法人员都应做到严格执法、文明的服务。一方面要维护工商行政管理法律的权威;另一方面又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的效力,才能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要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得到了保障,人民群众才会全心全意的支持和信任工商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工商管理工作更加有权威性和法律应效,从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执政,才能实现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有效方式。
二.依法行政是工商管理部门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针的具体表现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政治文明更多地体现在法治文明上。法律作为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强制性和权威性,体现出国家的意志,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在实现这一方针中,工商行政管理的依法行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企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使这两种制度不轻易改变。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关系到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工商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法律,属经济行政执法者,现在执行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行政处罚法》、《合同法》、《商标法》、《公司法》等,涉及企业登记,公平交易,市场管理,商标广告等。综合性强,业务性广,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涵养了社会各个领域,行政执法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关系到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
三.依法行政是要求工商管理部门运用法律手段对市场实施监管
“法令不信则吏民,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这些舌人说理名言体现着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工商行政管理负有监管市场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责。其目标是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和WTO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求政府减少直接干预,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因此,依法行政既符合国家惯例,又适应市场经济需求。
(一)依法行政必须确立正确的工商行政管理职权法定原则
“无法律便无行政”说明了法律与行政的重要性,这就是职权法定原则,凡是法律授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就必须履行公平、公正、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凡是未照允许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也不能越权。现在我国面临着平均经济的新形势,工商管理部门必须依法办事。否则,就将是越职权或滥用职权,有的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从此,工商行政部门拓宽了管理力度、管理深度和管理力度,就必须抓好立法。立制和立规工作,以确保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本质。
(二)依法行政必须深化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行为复杂化,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规词言已不适应,还需要废除或修订 、完善。另外,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各种形式倾销,垄断行为不断发生,制订必要的法律、法规十分紧迫。
立制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关键。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就是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行政复仪法》、《赔偿法》、《行政处罚法》是三部重要的法律,是行政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标志。行政管理机关按照要求,建立健全了听证制度、行政复仪制度和赔偿制度很有必需的。主要有首办责任制、执法公平制和错案追究制度等等。
立规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保障。法律赋予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是多方面的。如有发照权、注册权、行政处罚权等。没有监督的制约权力必然会产生变质—腐败。随着我国加入WTO,工商行政管理执法面临新的形势,执法监督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重要。为确保依法行政,就必须强化执法监督,既包括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也包括法制机构对其他业务部门的监督,既包括对行政处罚案件的监督,也包括对其它执法活动的监督。通过监督制约机制,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实效和水平。
依法行政必须深化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恢复建立以来,长期实行“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指导机制,这种体制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为此,1998年11月国家为强化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在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领导体制,随着国家工商局也升了格,但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垂直管理。具体表现在由于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出现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执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严重阻碍依法行政工作的推行,理顺现行体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依法行政必须转变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和方式
依法行政必须转变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和方法,市场经济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我国是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政府职能也随之转变,即从一个经济活动的直接组织者、指挥者转变为间接的监督者。从联系工商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看,工商行政管理是随着改革开放后,个体经济和集贸市场的恢复发展孕育而生的,在负责培育建设市场的同时,又管理市场,直接掌握权力控制,并与部门利益联系。很难体现依法行政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而且也与现行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相矛盾。为适应形式发展的需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不能顺利进行,工商管理职能和方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
⑴ 由监管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变。
⑵ 由依靠行政手段向法律手段转变。
⑶ 由封闭管理向公开透明转变。
⑷ 由行政监管向行政指导转变。
上述这些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都要有合法的依据。不仅需要依法行政工作推动和保障,也需要以依法行政为手段。因此,转变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改变工商行政管理方式,不仅是依法行政的需要,而且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构造和谐社会所必需的。
(四)工商管理部门运用法律手段对市场实施监管
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要求得长期经济繁荣与稳定发展,就必须抓好每一个环节,但我国法律资源有限,高技能的执法行政人员匮乏,资金、设施及后勤保障水平滞后。所以,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加强市场监管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1)公务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依法治理,围绕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在各工商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建立创新思路,求真务实,依法行政,积极有效地依法加强市场监管。
(2)公务员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使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准确运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以权代法; 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法律尊严。 (3)公务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还要有较高的办事效率和能力,无论是进行决策还是实施管理,都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合法有效地运用权力,做到效率优先,又使自已和人民群众满意。
2、对市场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监管,可以采用《质量法》、《商标法》、《专利法》、《消费者权益者保护法》、《安全生产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劳动法》……等法律手段对市场进行监管,使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
(1)在我们国家至今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冒用标志,伪造产地产品商标等,在销售过程中掺杂、掺假、以假乱真、虚假促销、偷税逃税、欺诈性有奖销售、以次充好、以旧换新及在促销活动中采用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管理部门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追求利益,对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进行阻挠、干预等行为。严重违反《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权益者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安全生产法》,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大大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管理,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影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法律、法规和完善管理制度来控制:
①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权益者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加强全面教育,提高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
② 行政部门应严格依法行政,实事求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对于那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追求利益等行为进行追究。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其行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应给予行政处罚或取消职务,对主管部门追究责任并进行处罚。
③ 加强对产品的监督、抽查并对产品的名称,产地,规格,型号,企业名称,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等级等进行一一核实。对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有害人体健康和人身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生产厂、销售商、主要管理部门责任人应一切从严从重处罚。
④ 对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乱真,不按计量标准等情况进行严格处罚,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还有对流通市场的许多促销行为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一些商场的打折让利活动“明降暗升”。在整治过程中,要求商品零售企业的促销行为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打折让利”应当明确标价,不得虚构原价;“购物返券”应当适量、明示,不得设置陷阱;“买几送几”应当公开明示,不得训导消费;“馈赠物品”应当保证质量,不得以过期或伪劣商品充数;促销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凡有不参加促销活动柜台或商品的,不得标称“全场促销”。价格主管部门对商业零售企业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假优惠打折等价格严格按照法律来查处;税务部门对于商业零售企业偷税逃税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来查处;各工商管理部门对于那些欺诈性有奖销售、采用不正当竞争行为销售的企业也应严格按照法律来查处。
⑤ 若发现不合格产品(以假乱真、掺假、过期等),应责令停止生产整顿,把流通在市场的产品尽快回收处理,如再一意孤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就没收所有产品,吊销营业执照,进行现场销毁。并根据责任人的情节轻重及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予以严肃查处或追究刑事责任。
⑥ 对举报、检举情况详查,一经查实,应给予举报人或检举人进行奖励,并对举报人或检举人严格保密。
目前我国食品类、百货类、家用电器类、服务类方面的问题是消费者反映的“热点”,投诉数量居高不下。江苏省开展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工商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到举报后积极深入其中调查取证,查清事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05年各级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395件,解决投诉1379件,解决率98.9%,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6331元。其中因欺诈行为获得加倍赔偿的83件,赔偿金额8168元;提请有关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处罚85505元。共接待消费者来访、咨询6543人次,收到表扬信4件,这正是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的具体事例。
(2) 拖欠工人工资一直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严重情况,国务院为此也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2005年,我国有很多农民工到外地打工,终于盼到发工资回家过年,但企业因管理不善或生产定单不能及时接上等原因,不能及时兑现工人的工资,为此,主管部门注重加强对辖区内业主在劳动用工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多渠道进行《劳动法》的宣传教育,督促劳动用工单位与员工签订合同。规模较大的企业全部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但一些个体工商户、工地施工单位等因分布面广,管理难度较大,为此主管部门对该区域全面建立企业劳动监察制度,督促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劳动保障有关规定。同时设立举报电话,并向全社会公布,强化社会对业主“欠薪”行为的监察力度。今年1月份至目前,荔城区政府已帮助200多名职工追回拖欠工资48.7万元。
劳动主管部门积极受理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及时依法进行专项监察,一经查实,依法处理。今年年初,一制衣厂因经营管理不善,拖欠该厂60多名工人的工资达20多万元,业主弃厂出逃,工人工资无着落,该区劳动保障部门接到工人的投诉电话后,立即派人进行核查,在获取充足证据后,依照《劳动法》进行公正裁决,并帮助农民工向当地法院起诉,后经执法部门对其厂房和机械进行拍卖,用以偿还工人的工资。截止10月底,该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主动监察用人单位380多家,涉及职工29887人,查处违法案件58件,补签劳动合同5200份,并责令用人单位向劳动者退回非法收取的风险抵押金7.8万元。这又是一例帮助农民工追讨工钱的实事,也使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
(3)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企业纳税规模也越来越大,因而,税收管理也是税收部门各级领导及公务员所肩负的重要任务。由于经济的发展,企业利润不断增多,也有不少企业偷税漏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查处。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4月19日通报了涉税违法案件:“7·26”黑龙江、天津、河北等地部分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江长兴“1·09”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浙江杭州“12·4”利用虚假海关完税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骗取出口退税案……。据统计,2004年全年税务机关共检查纳税人123万户,查补收入(包括补税、罚款和滞纳金)367.6亿元。全国县以上税务局的稽查局共立案查处各类涉税违法案件52.3万件,结案52万件,其中查处百万元以上偷税骗税案件3360件,查补税款103亿。从这些数据表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为国家追缴税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也是使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的又一实例。
综上可知,依法行政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秩序所起到的作用是引人瞩目的,但我国现状却已经成为工商管理加强对市场监管的难度所在。因此,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使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依法行政,已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历史要求,同时也为我国确立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原则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依法行政是工商管理部门管理社会事务所必须遵循的,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和构造和谐社会所必需的,也是工商管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各工商执法人员要运用手中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执法为民,还要积极履行自身职责,加强市场监管,努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全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 方世荣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年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年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年版
5、 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经济法概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6年版
6、 李炳兴 《江苏省消费投诉情况》 2005年5月26日
7、 《中国税务报》 2006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