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阶段如何保护农民工权益的问题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长期以来农民工权益遭到漠视和损害。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长期处于空白。鉴于此,本文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和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两方面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
【正文】:
农民工,顾名思义是指兼具农民与工人身份的劳动者,其特征是持农村户口但在城市、乡镇企业工作;没有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以务工所得为主要谋生手段。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着建设城市和繁荣农村的双重任务,对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把他们纳入到工人队伍,善待他们,给他们以相应的保障。
一、 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和生活状况
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的时代,正值中国城市的经济体制重大变革时期,城市中的就业问题已十分严峻。城市企业的职工也开始面对竞争,下岗、失业也已成为经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这一背景决定了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就业环境和窘困的生活状况。农民工原先大多生活在经济发展滞后的内地农村,文化水平不高,进入城市后,仍然维持旧有的思维方式,显得与城市发展节奏格格不入。
(一) 农民工的就业现状
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农民工不能够进入城市的正式就业体系,他们所从事的往往是脏、累、险、重的粗活,大多为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工种,如家政、装修、修鞋、餐厅服务员、街头巷尾和农贸市场的小摊贩、收废品者等等。这些工作往往为一般的城市劳动者所不屑,从而成为城市农民工最为集中的工种。
在能够比较的情况下,可以发现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一般要比城市工人低。农民工干最苦的活动,却拿最少的钱。干同样的工作,农民工却不能与正式职工享受同工同酬。同工不能同酬,在企业、国家机关和国家事业单位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官办组织,更是以临时工的身份,对农民工进行盘剥。干同样的活甚至干更多的活,却只能拿三分之二,甚至三分之一的工资。在许多城市中,一些工作条件恶劣的工作几乎已完全由农民工承担。同一单位内部存在正式工和临时工,建筑施工企业的一线工人基本都是农民工,采掘企业则在井下大量使用协议工、轮换工。
农民工与雇主之间的劳动契约十分松散,许多企业将农民工当作"临时雇用工"看待。企业中有90%以上未与进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即使签了合同,也往往只是简单地强调用工单位的权利和农民工的义务,许多农民工甚至不清楚合同的内容。因此,常常因为事先没有明确的要约而发生雇佣纠纷,而一旦发生纠纷,农民工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其在多数情况下成为受损者,最为典型的就是雇主借故拖欠、拒付工资的现象。
农民工的劳动强度高且工作条件恶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远远大于国家法定的劳动时间。根据珠三角地区劳动部门的调查,在生产旺季,农民工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将近12个小时,平均每个月工作26天,通常没有节、假日。因营养不良以及长期加班加点造成民工身体素质普遍较低,从而导致工伤事故频繁发生。
(二)农民工的生活状况
辛苦一天,美美地吃上一顿卫生可口的饭菜,是不少农民工的愿望,工地食堂作为农民工的主要进餐地,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的身体健康。但是据了解,很多的建筑工地没有为农民工开设食堂,不少工地食堂的卫生状况非常差。建筑工地民工食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食堂工作人员没有上岗证,食物和建筑材料混置,以及食堂周边环境差等。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有关主管部门和工地的负责人对食品卫生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民工食品卫生的法律意识不高,忽视对自己的保护。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