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电器品牌如何突围
在品牌消费时代,品牌可以赋予消费者某些心理暗示。一个强势品牌会让消费者乐于接受,只有品牌变得更强大、更有亲和力,消费者使用起来才会更放心。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的时代,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败。一个不善于品牌建设的企业会在残酷竞争中败下阵来,而一个善于品牌建设的企业能够充分整合、包装其所有的优势,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品牌竞争中,唯有独特的、有生命力的强势品牌才能使公司及其产品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并创造级差利润。
纵观近几年国内家电业竞争风云,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市场规律,不管是家电制造企业间,还是连锁卖场间,都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而且是一种交叉竞争的关系,再加上传统渠道力量的影响,竞争更加错综复杂。尤其是国美并购永乐之后,厂商磨擦事件似乎越来越尖锐,市场话语权的争夺呈白热化的趋势,那么厂商之间应该确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连锁卖场力量崛起之后,没有注重厂商良性关系的建立,凭借在一二级市场所取得的地位,向上游供应商们高高举起了价格屠刀,家电业该如何突围?
群雄并起 深陷困局
综观2006年度的国内家电业的表现,腹背受敌确实是家电制造企业经营困难的写照。
一是最上游的原材料价格高居不下,如空调业的铜铝等原材料攀升幅度让空调企业营销人喘不过气来。虽说正是空调行业一年中淡得不能再淡的季节,但是这个行业却受到格外关注,围绕原材料铜价下降传出了空调价格上升和下降的两种版本。一种版本是格力率先引发空调降价,因为原材料价格降了,降价就顺理成章了。另一种版本则说原材料价格虽然下降,但是格力、美的等一线大品牌不降反升,说明行业巨头有操纵产品价格之嫌。一个源头,两种大相径庭的版本,让人摸不着头脑。
二是在最下游的网络渠道,以国美(永乐)、苏宁、五星等为代表的全国性连锁企业,以及如山东三联、武汉工贸、湖南通程电器、深圳顺电等区域连锁企业,基本掌握了在一二级市场的渠道话语权。连锁家电企业基本完成了各自的战略布局,掌控了当前市场购买能力最强部分的枢纽,家电制造企业与连锁卖场打交道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倍感业务合作的艰难,商业合作的利益共同点难以找到。
从国内家电连锁业来看,“强强联合”和“以大吃小”的重组并购案例不断上演。进入风险越来越大,商业大资本运作基本占主导地位。外资企业百思买收购五星,接洽山东三联,永乐被国美并购,家电连锁业的并购速度之快,确实让人眼花缭乱。
在严酷的产业环境下,生存是众多空调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2005冷冻年,中国空调业已消失27个品牌,据国家信息中心有关人士透露,可能会再消失至少20个品牌。这就意味着到2006冷冻年结束,空调品牌将会由几年前的数百个减少到不足50个。 根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2006年1-6月份,包括窗机、挂机和柜机在内的国内家用空调累计销售154.5万台,同比下降了5.07%,其中6月份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76%。中华商务网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的统计数据也显示,除少数品牌外,大部分空调企业内销出现10%以上的负增长,个别品牌的降幅甚至达到41.02%。 中小品牌的落寞给空调行业的领军品牌腾出了市场空间。据悉,行业第一梯队企业的总体份额今年有所增加,格力、海尔、美的在上半年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份额创近年最高水平。
中国家电业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如果仅仅依靠在价格上做文章,必然会走向“死胡同”,“腹背受敌”是国内家电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生存难题。虽然国内家电业的表现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资本投机者视为没落的行业。但中国家电业仍然是一个朝阳产业,只不过正面临着市场力量的洗礼,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朝着资源配置更合理和配置方式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和谐合作 理性共赢
春兰电器品牌如何突围(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