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港口在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二 港口物流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 港口物流的发展对策。
四 港口物流的现状和地理位置优势。
五 结论
内容摘要 ;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物流业发展飞速。 在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港口是交通综合运输链的主要环节。在中国国内港口中,很多大城市港口因其大进大出的集疏运能力,集聚了数不清的货源信息、收集了大量的技术信息以及服务信息。近年来,我国许多港口物流成长快速,但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在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因其优秀的集疏运能力现代物流网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证港口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有持续的竞争力,使港口物流业顺应时代的潮流,继续稳步发展。
我国港口物流现状及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
一 港口在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地位。
1港口物流作为全世界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不断拓宽,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港口以复合优势实现现代物流中心的功能、港口的多重身份在国际物流中具有战略地位、港口通过物流系统提供增值服务。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现代港口需要不断完善其物流职能,所以研究现代港口物流功能完善的策略十分必要:总体上应建立起港口物流中心、从健全港口现代物流模式入手完善其职能、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强化港口物流的服务理念、发展港口的第三方物流优势、在促进协调发展和完善管理系统的同时加强政策引导等。运输是物流的主要载体,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物流的内涵正在逐渐扩大,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宽。港口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历史看世界港口从其发展过程看历经了三代:海运货物的装卸和仓储中心→货物增值效应的服务中心→国际物流中心。
2现代化港口既是货物海陆联运的枢纽,又是国际商品储存、集散的分拨中心,集物流服务中心、商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人员服务中心为一体。新时期的港口物流呈现出以下一些新特点:大物流。经济一体化促使港口物流必须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港口物流产业内部通过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关系;一体化。依托港口附近的物流园区开展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提供货物在港口、海运及其他运输过程中的最佳物流解决方案,包括腹地运输、报关、报验、包装、库存管理、提供金融、保险方面整合服务;虚拟链。港口物流必须是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的高效虚拟供应链,供应链的任何一环都能达到资源、信息共享,实现总体功能最优化的物流服务目标,依托虚拟链形成援盖全球的虚拟港。这些新特点对传统的港口物流运转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现代港口需要不断完善其物流职能,研究现代港口物流功能完善的策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港口是水陆运输的枢纽,又是水运货物的集散地、远洋运输的起点与终点。无论是集装箱货还是散装货,远洋运输总是承担着其中最大的运量,因而港口在整个运输链上总是最大量货物的集结点。港口是全球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要把两个国家之间有着巨大禀赋差异的生产要素以最有利的方式结合,港口往往是最合乎逻辑的选址。世界主要港口基本上都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因此港口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居于核心战略地位。
4在国际经济、贸易和运输尚未-体化的时代, 生产和贸易被当作是两个隔绝的因素,而运输则被分割成许多过程。因此,港口仅执行 其传统的装船和卸船的功能, 而游离于生产、贸易和运输之外。随着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从海洋运输走向综合物流,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 程加快,国际航运业在进入集装箱化时代后又向多式联运时和现代物流方向发展。物流管理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货主对货物运输的安全、准时、经济性等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国际班轮运输开始注意到海上运输及陆路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可靠性,班轮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不断延伸,逐渐朝集团化、多元化经营的全球承运人方向发展,经济贸易与航运的发展使得现代港口日益成为全球运输体系中的神经中枢,其功能也逐渐从原来的海陆中转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服务于国际贸易的综合物流中心。
5港口物流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
现代港口既是货物海陆联运的集散地,又是国际商品的储存、集散的中心,也是贸易、工业发展的集散地,是国际货物运输链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物流的发展将借助港区联动,充分利用城市的金融、产业、科技、信息和人才优势,依托港口原有区位,扩大临港工业规模,产生产业聚集效应。港口的发展和所在城市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世界海港城市无-不是依托港口的优势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商业和贸易中心。同时现代港口要求门到门的全程发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相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与腹地市场体系,进一步促进城市交通与物流设施建设。另外,海港物流的发展可以与港口城市的建设互动,依托于海港的港口物流的发展将带动港口所在城市的仓储业、配送业、陆上运输业、包装流通加工业、船舶修造业、信息服务业、商贸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宾馆餐饮业的发展。最后,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本身将增加较多的工作岗位,而且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也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创造和谐社会,促进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所在城市的繁荣。许多发达国家已把港口作为发展物流的突破口,通过港口物流的发展带动临港产业,繁荣当地经济,辐射周边,促进贸易,实现城市、港口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 港口物流普遍存在的问题。
1目前港口物流人才缺乏是制约各个港口物流发展与竞争的主要因素,从业人员物流意识的不足是港口物流发展的瓶颈。拿我国十大港口连云港为例,到2010年,连云港货物总吞吐量达1. 35亿吨,集装箱运输达380万TEU,未来5年,连云港需要相关岗位人员达15万人,与之相应的港口物流人才,如交通运输、仓储等行业,大专学历以上需求量至少在1万人以上。通过对港口及相关行业调查研究,连云港最紧缺的物流人才是:集商贸、金融、运输、系统工程、信息技术与手段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且具备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对经营全过程进行管理的能力和丰富经验的高级人才;懂得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和国际采购等国际物流领域的从事第三方物流操作的专门人才。虽然本地的高校和培训机构在努力为港口培养适合的人才,但他们所提供的教育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2港口物流信息化服务功能相当较弱 现代物流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化是港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连云港主要的信息平台有多个,包括大陆桥信息中心、桥头堡口岸信息系统、政府行业信息系统和国际商务中心信息系统。但这些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系统往往以业务部门为主,信息化管理部门未能及时掌握情况。这就造成业务需求与信息技术分隔,带来信息化建设平台不统- :、信息化标准不遵循、信息共享受限制等问题。且连云港港口物流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重点主要集中于基础建设,在网络稳定性和网络安全建设方面投入明显不足。其计算机中心机房核心交换冗余不具备,服务器等设备存在单点故障,计算机防火墙、入侵检测等设备基本未配置,数据备份能力差。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故,极易造成信息系统瘫痪和数据丢失,影响港口物流管理工作开展。此外,港口与海关的EDI系统还很不完善,各大船公司、国际国内港口、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代理、货主等各用户之间不能实现高效衔接。
3港口缺乏有效合作并且存在恶性竞争
中国沿海各区域港湾在整体规划、扩大港区面积、辟建码头泊位、拓展航道航线、增加基础设备、开辟货源腹地、吸纳航运公司、提高吞吐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国绵延的海岸线上,分布了由北到南的环渤海经济带、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及西南沿海等地区的五大港口群,亿吨级大港均在积极筹划其跳跃式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小港口也在摩拳擦掌地加大投资,希冀在中国港口发展的大潮中把握机遇。但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与合作的局面,各港口群间相互争夺货源,竞争异常激烈。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将进一步加剧港口间的恶性竞争,甚至出现两败俱伤的场面。区域范围内缺乏合理分工,重复建设严重,远未形成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下面以长江三角地区为例做说明长三角地区不仅拥有中国最大的城市群,而且还拥有数量众多的港口,除了上海和宁波-舟山两座国际大港外,还有连云港、温州、台州、嘉兴等中小型海港,以及南京、苏州、南通、镇江等长江港口。港口的功能类型也囊括了集装箱、件杂货、干散货、油品等这些都足以说明一个世界级的港口群正呼之欲出。但是,长三角各个港口之间的无序竞争减缓了这个港口群成长的步伐。 在长三角地区,为数众多的港口为区内的外贸出口企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是,由于港口之间缺乏协作互动,功能又存在相似性,因此不可避免地引发竞争,加之缺乏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使得港口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为争夺货源、抢占市场份额而而开展的恶性竞争。这种行“浪费 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内耗严重,抑制了长三角港口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4港口运输条件不完善
我国各港口在加快引进设备、加深港口泊位、航道吃水方面建设的同时,普遍存在对内陆的集疏运环境重视不足,造成港区交通环境恶劣,集装箱及其他货物集疏运困难的现象。港口集疏运方式相对单一,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为辅,但铁路运力严重不足,限制了通过能力的充分发挥;另外,港口集疏运系统有待整合完善,疏港公路数量不足且不成体系,与城市交通交叉干扰较大,通过能力较低且不通畅,缺乏与外部系统的有效衔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港口集疏运网络设计初期缺乏长远规划,另一方面是对港城关系处理不善,港口发展与所在城市形成了利益冲突甚至对抗。
公路运输情况
国内一些港口长期以来都是通过公路进行运输,列如上海港,进出上海港口的集装箱大多数是通过公路进行集疏运。公路运输在上海的集装箱运输的集疏运系统中的比重较大。其中,外省市车辆完成过境运输的集装箱运输量占15%左右。目前上海市内集装箱集疏运中,道路集疏运几乎占垄断地位,占运输总量的80%以上。由于过多依赖于公路集疏运方式,所以大大加重了城市道路负担,造成城市交通更加拥挤,城市环境污染更加严重,也影响了上海港集装箱的集疏运效率。
铁路运输
目前,铁路运输在上海港集疏运系统中所占比例非常小。以2000年为例,在上海港20440.2 万吨吞吐量中,通过铁路进出港的仅有118.0万吨,约占0.5%。其中,属于真正意义的港口集装箱集疏系统的海路与铁路联运,比例仅占0.79%不到。由于我国综合运输系统的自身原因,以及对发展铁路运输、加强港区铁路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上海港铁路设施相当薄弱。目前上海港集装箱码头即使有铁路线,铁路集装箱列车也无法直接进入港区,还需要短驳转运作业,既造成了运输费用的增加,又延长了集装箱在港停泊时间。随着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班轮航线已逐渐外移到浦东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深水港区。待浦东铁路建成后,国际集装箱集疏功能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三 港口物流的发展对策。
1港口物流发展的的重要性
港口物流是提高港口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港口物流发展有利于提高港口的服务质量。为了追求规模经济,船公司将船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船舶的大型化除了需要具有一定水深条的泊位以外,还必须尽量缩短船舶在港时间,以降低航次成本。港口物流系统提供的快速的装卸及相关服务,能减少货损货差及确保各个环节的柔性连接,保证船舶准时靠离。同时通过物流服务给客户提供配送、分拨与陆上运输,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以优质的服务提高港口的竞争力,从而赢得市场。所以良好的现代综合物流服务是提高港口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港口物流服务的发展有利于增加港口中转量,提升枢纽港形象。港口中转货物吞吐量是衡量一个港 口枢纽港地位的重要指标,港口提供的现代物流服务,将吸引更多的班轮公司到该港口挂靠、以及境内外货物到此聚散。海港能否成为国际网络化物流运输中的个枢纽型节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具备完善的物流系统。
2加强港口物流战略研究做到合理规划与建设
现代物流学是集管理学、 经济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为一身, 以系统最优化方法整合资源,实现综合物流成本最低,整体物流效果较高为目标的一门学科。港口作为现代运输的节点,也是现代物流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现代物流的提供者。港口应根据整个物流系统的要求做好港口物流战略的研究与实施,调整与完善港口功能,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可能达到的水平,合理港口物流规划及布局,有步骤地推动不同时期港口物流的建设,使其不断完善。从港口物流内部来看,根据港口物流发展规划,完善港口物流内部基础设施的配套与建设,实现港口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提高装卸、搬运、堆存、仓储、配送和物流加工效率。从外部来看,通过建设和与其它物流部门的协调完善集疏运系统。在节约社会资源的基础上,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6.2 加强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港口物流管理水平物流运营的质量取决于各个环节的柔性连接,以较低的成本满足客户的需要。业务流程重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港口物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港口是不同运输方式的交会点,货主、货代、船公司、船代、商品批发和零售部门,陆上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海关、商检、银行、保险,都以不同的方式发布着各自的信息。港口通过物流信息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并发展成电子物流中心,形成离岸贸易和远程物流,并实现物流全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使得港口物流业务中运输、装卸、仓储、包装、分拨、流通等加工和信息服务,都建立在公共服务平台上。从港口物流管理来看,应根据港口物流发展不同时期的要求,完善港口功能,重新组合借助于信息处理平台的业务流程,尽量减少中间作业环节,加强连续作业的过程,实现作业流程的科学化、合理化,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设施,扩大增值服务,增强港口的辐射能力。树立现代物流经营理念在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借助于现代化港口物流管理手段,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为客户提供报关、流通加工等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货物集散的效率和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以此提高港口形象增强港口综合竞争的能力。
3 重视物流联盟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整个物流链之间的竞争,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和国际班轮运输公司联盟趋势的加快,港口物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港口物流企业必须整合供应链管理中利益相关主体,通过物流系统各要素的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船公司、港口、货主等企业的共赢。在班轮公司、货运代理方面的合作,通过优惠的港口费率,承揽适箱货源,随时订舱或承包班轮定箱位等方式为班轮配箱,减少班轮公司亏舱的风险,从而增加班轮公司挂靠该港和开辟支线的信心。在码头泊位方面的合作,可以出让股份给班轮公司,与其共同经营,以此稳定原有航线,并开通更多的航线,不断提升港口竞争力。在堆场及仓储上的合作,港口可以采用投资参股,共同经营的方式,吸引班轮公司、直接经济腹地乃至间接经济腹地提供适箱货源的公司,做好第三方物流服务,在内陆设立自己的场站或与班轮公司在内陆场站上合作,建立有利的物流通道。在流通加工方面,注意和货主企业及商业企业的联合,或出租仓房,或共同投资。在物流信息上的合作,为了能与集装箱班轮公司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就要联手在信息平台的开发上加强合作。
4加快培养港口物流专门人才
现代港口物流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首先现代港口物流是集商贸、金融、运输、系统工程、信息技术与手段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集约化的物流服务将成为物流业的主流方向。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这多方面的知识,仅仅靠掌握一些物流供应链中局部的、分功能的知识是满足不了环境发展要求的。其次现代港口物流人才的特点之-反映在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上,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对经营全过程进行管理的能力和丰富经验。现代港口物流才的另外-个要求是反映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近几年,物流企业经营形象的提升与一些 企业的物流改造大都体现在信息系统与客户服务水准的提高。作为现代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物流服务的水平依赖于对货物装卸作业的跟踪能力和对堆存业务的信息化管理等手段。这不仅仅包括静态跟踪和动态跟踪,也包括对供应商、客户和第三方物流业务的无缝连接,以提供增值服务,这一切都将通过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和完成。因此对未来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必须使这些人才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处理与应用的技术。针对物流人才需求的不同,港口物流企业除了在国内外市场上招募有知识、有资质、有经验的物流专门人才外,公司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公司的培训可以分成对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和对普通物流作业人员的培训等不同的档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种方式,对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注重物流及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及应用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对普通物流作业人员主要是灌输物流理念和某方面的具体操作技能。
四 港口物流的现状和地理位置优势。
1港口物流的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主要的港口在发展物流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很多地方的物流建设从无到有己初具规模。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运输和服务中心)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国际物流中心)转型。我国主要港口的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上海、 深圳、天津等港口都在积极规划建设港口物流基地,但还不成熟,因此我们要适时研究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发展策略,为我国港口物流业的理性发展指明方向。
(1)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路”的伟大战略构想,即:大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内容涉及到要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安全、通畅、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步伐,从而加强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的共同繁荣和世界的和平发展.除此以外,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建设的提出,是交通运输行业的新任务,而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综合运输的交通枢纽,是交通运输发展的主力军.在当前的政治背景下,我国港口的发展必然会迎来新的机遇,我国正由“港口大国”向“港口强国”迈进。2015年11月份,全国港口开始生产低位运行,集装箱吞吐量有所回升。
(2)货物吞吐量增幅扩大
据统计,2018年11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4625万吨,同比下降2.7%, 增幅较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3126万吨,下降3. 8%;内河港口完成31499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11 月,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49814万吨,同比增长2%,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2. 9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719992万吨,增长1. 1%;内河港口完成329822万吨,增长4%。
(3)外贸货物吞吐量出现下降
11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8946万吨,同比下降1.1%,增速较上月放缓1.9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6002万吨,下降2%;内河港口完成2944万吨,增长7.2%。1-11 月,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30860万吨,同比增长1. 3%,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4.9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98016万吨,增长0. 5%;内河港口完成32845万吨,增长9. 2%。三、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有所回升1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88.84万TEU, 同比增长1.4%,增速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598万TEU,增长1.3%;内河港口完成190.84万TEU,增长2%。1-11 月,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210.32万TEU,同比增长4. 2%,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2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7200.17 万TEU,增长3.7%;内河港口完成2010.15万TEU,增长8.2%。
2地理位置优势
我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港口的地理优势是很大的。拿天津港为例,其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海河入海口,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和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天津港是在淤泥质浅滩上挖海建港、吹填造陆建成的世界航道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目前,天津港主航道水深已达21米,可满足30万吨级原油船舶和国际上最先进的集装箱船进出港。天津港地处渤海湾西端,位于海河下游及其入海口处(地理坐标为:东经 117 ° 42 ′ 05 ″、北纬 38 ° 59 ′ 08 ″),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也亚欧大陆桥最短的东端起点。天津港是我国华北、西北和京津地区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对外交通十分发达,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京哈、京沪、京津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并外接京广、京九、京包、京承、京通、京坨、石德、石太、陇海、包兰、兰新等干线与全国铁路连网。北达北京、内蒙古和东北,南抵华东、华南各地,西连西部和西北部内陆地区,进而连通蒙古俄罗斯及欧洲各国。公路成网,四通八达,京津唐高速公路、丹拉高速公路、京津塘公路、津晋高速、海防公路等形成辐射状公路网络,连接了北京,天津及华北、西北地区各省市。根据天津港的地理位置、腹地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在我国和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天津港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京津冀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是华北、西北地区能源物资和原材料运输的主要中转港,是北方地区的集装箱干线港和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港口。这是港口物流独有的地理优势。
五 结论
港口物流是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行生的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丁俊发港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J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4
2真虹.港口管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张泽华我国沿海城市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模式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4王凌峰海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简况[]中国水运, 2008, (1).[3]董红信.中国水运2009
5韩继生统筹规划,促进港口物流协调发展[J].现代物流.中国水运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