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阶段以产量少,品种单一;产品工艺落后,成本高,质量差;产品性能落后,总体发展模式以自力更生为特点。我国汽车的发展重点是载货汽车,轿车处于“近乎空白”的状态,当时,为了满足少量礼仪用车和高级干部用车的急需,用单件和小批量生产方式制造出一批轿车。例如红旗高级轿车,是当时的成功范例;这个发展阶段的品牌数量少,且处于幼稚期,均为独立的国有品牌。
(二)成长阶段(1981-1990年)
这个阶段以合资品牌为主,同时加大进口;总体发展模式为引进国外技术,成立合资企业,采取现代化大批量生产方式;轿车市场以公车为主,主要是公务、商务、经营用车。私人用车仅占6%—8%,属起步阶段;平均每年进口3.76万辆,实际花去外汇100多亿美元,形势发展促使国家开始重视轿车工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北京吉普、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广州标致、湖北神龙等一批中外合资企业相继成立。合资建成的7个轿车厂,其中2个内资厂共生产品牌轿车十几种,品种有切诺基、桑塔纳、奥迪、捷达、标致、富康、夏利等,包含中级、普通型和微型轿车。
(三)发展阶段(1991-2000年)
这个阶段是合资品牌的成长壮大时期,进口品牌大幅度下降;总体发展模式为合资引进;国产化率提高,成本降低,价格下降;私人购车市场迅速发展;国产轿车快速发展,基本上挡住了进口车的增长。但大多数企业产品单一、规模太小,在近20年的合资道路中,我国轿车产品的技术控制权都掌握在国外跨国公司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1994年国家进一步明确以发展轿车为重点,调整产品结构,汽车工业在理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传统的计划、产值,逐步树立起竞争、效益、创新和品牌意识。
(四)冲击阶段(2001年至今)
这个阶段以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为主,以奇瑞、吉利、中华为代表的民族汽车品牌是我国汽车市场上的一股新生力量;总体发展模式为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市场进一步开放,大批跨国汽车公司涌入,竞争激烈化;私人购车迅速升温,发生了一系列的价格战和品牌战。其中上汽集团连续推出世纪新秀、俊秀、赛欧、波罗等10款新车型。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市场竞争最激烈,一批“新生代”轿车企业推出吉利豪情少帅、悦达普莱特、奇瑞等新车型。本田雅阁和帕萨特进军20~30万元的中高档轿车市场,东风汽车公司和上海通用公司先后推出风神蓝鸟和新版6缸别克G轿车。国外汽车厂商也拉响了品牌战的警报,其中通用汽车公司将欧宝品牌的全线产品、绅宝、凯迪拉克的最新款车型引进中国市场;大众汽车集团在进口甲壳虫、夏郎这两款车后,在进口车市场继续推出高尔夫轿车和旅行车。国产品牌轿车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价格、技术水平、生产规模上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入世后,随着国外品牌的大兵压境,必将引起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国内品牌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根据品牌的所有制结构,我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又分为三个阶段:80年代以前独立的国有品牌阶段;1981-2000年以合资品牌为主的阶段;2001年至今,国有品牌、合资品牌、进口品牌的混合阶段。
二、品牌战略在我国汽车品牌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 我国汽车品牌的现状
1.现阶段我国国有汽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转折点:
(1) 第一个转折点:由于合资引进,品牌进入成长阶段,发展迅速。从表面上看,合资品牌发展良好,市场繁荣,但因忽视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自主开发能力的培养,国有品牌大幅下降(数量和质量),实质上是汽车产品增多,而没有注重品牌的培育,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
(2) 第二个转折点:由于加入WTO,汽车市场全面放开,有更多的国外企业涌入,大量的进口品牌和合资品牌对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国有品牌造成了冲击,在成长发展阶段积累的隐患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如何保护和打造国有品牌成为目前国有汽车企业至关重要的问题。
2.我国汽车品牌面临的冲击:
我国汽车企业产品品牌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而且这些品牌如红旗、夏利、富康、桑塔纳、东风、解放等不具备国际竞争力。面对加入WTO后全球范围的市场开放,我国汽车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冲击,即技术冲击、资金冲击和品牌冲击。面对国内巨大的潜在市场和世界汽车工业的国际化,中国汽车工业不仅要培养产品和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性能,更重要的是要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获取汽车品牌规模经济效益,稳固已有的市场资源,增强品牌服务意识,实现快速的市场扩张,巩固国内汽车销售服务市场,同时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品牌企业集团
3.我国国有汽车同样面临着机遇:
(1) 汽车产品在由传统的机械体系技术向高新技术集成转变中,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发挥着巨大作用,可以产生较大的技术突破机会。技术发展的变化有利于我国抢占新一代汽车的技术主动权,开发拥有新技术的汽车品牌。而品牌策略与新技术的开发及推广的紧密结合是我国汽车发展的重要途径。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商品的要求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顾客不在只重视轿车的性能,更趋于关注轿车的外观、品牌以及个性化服务。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轿车制造商也开始研发个性化的、时尚的新车型。由于国外厂商的技术与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有所差异,甚至是生活方式的也完全不同,因此,我国轿车企业可以借助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合理利用市场供应空缺的机遇,调整产品结构,以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品牌的定位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外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
(二) 品牌战略在我国汽车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1.经营的目标是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当前汽车市场生产力已经处于过剩状态,所有开放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进入了买方市场,市场竞争的环境、手段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新情况下,汽车企业取胜的主要手段已不再单纯以产品本身来竞争,还包括品牌的竞争。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一般会受朴素的等值观念(即价格与产品的价值相等)的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价值决定了消费者对消费品的取舍。然而,在产品品质相同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这种朴素的等值观念正受到来自现实的挑战!消费者在购买力相同的情况下,市场上符合他们这种传统等值标准的产品往往不止一种,传统的消费观念使消费者陷入了一种取舍两难的境地,此时品牌战略的营销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说,未来汽车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将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战略的优劣将成为企业在汽车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一汽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1997年,将捷达轿车作为试点,开始了品牌营销的尝试。尝到甜头之后,红旗、解放和奥迪也相继开始品牌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捷达轿车为例,在实施品牌经营以前的5年问,年均销售量始终在一万辆到二万辆之间徘徊,1997年成立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以后,当年就超过4万辆,之后,每年以2万辆的速度增加,1999年1—10月,已经销售捷达轿车62896辆,
中国汽车企业品牌战略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