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民营企业家门科技兴企意识逐渐增强,技改力度日益加大,技术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民营科技型企业已达400多家,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0个,4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七)民营经济园区建设日见规模。2004年,全市民营经济共有各类工贸园区91个,其中10亿元以上6个,5亿元以上36个,5亿元以上园区比去年增加5个,园区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园区的崛起,成为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八)外贸出口快速增长。2002年,全市有出口企业548家,比上年新增74家,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年出口产品交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7家,出口额4.9亿元,占全部的44.6%。出口产品中主要有化工类、机械类、矿产类、轻工类、食品类、纺织和服装类、畜产类、工艺类等,主要集中于食品类和化工类,这两类产品的出口额达到了4.4亿元,占全部出口额的39.6%,出口优势仍然集中于传统产业上。
二、邯郸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纵向看,邯郸市民营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取得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可以说发展较快。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经济总量,还是企业规模、科技含量、外向度,或者是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与富民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很不适应,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还不够大。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个体企业规模,邯郸市民营经济的资产集中度较低,缺乏一些大规模、有较高品牌和较高知名度的民营企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用2004年数字)2002年,全市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达到469家,仅占全市民营企业总数0.2%,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仅332家。发达地区如浙江温州、义乌等,民营经济大都占国民经济的80%以上,而邯郸市200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7.3%;上交国家税金占全市全部财政收入的32.9%。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中年营业收入在亿元以上的虽达到71个,但规模最大的武安市普阳钢铁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也仅在31亿元,距唐山市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82亿元相差甚远。
(二)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较低,知名产品和品牌较少。近几年来,各级各部门和相关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做了许多文章,下了很大力气,也见到了一些效果,但总体调整不快、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分散等问题还很突出。全市民营企业大都属于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和传统的三产服务型,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科技新兴产业涉入较少,"零资源"创业的势头尚未显露。尤其是在全省、全国有知名度的产品品牌少,产业结构趋同和技术水平较低,缺乏规模较大、影响较广、带动辐射作用大的"龙头"企业,成为影响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经济外向度不高。2004年,邯郸市民营经济实现出口额9327万美元,虽然同比增长9.3%,但由于基数太小,远没有形成对全市外贸出口的有力拉动。而广东、浙江等地区的增长速度达到100%以上,宁波市甚至达到了5倍以上。2003年全市民营企业出口额仅占全市出口总量33.3%,而浙江省出口的70%以上由民企创造,温州更是高达95%。
(四)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手段粗放。经营模式传统家族化是民营企业的先天性缺陷。大多数企业产权运行封闭,实行家庭式、作坊式管理,生产经营缺乏战略性指导,企业成长性较差,大多依赖自身积累,而不善于通过资本运营来扩规模、上档次。企业内部经营制度、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信用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不规范,生产技术落后,缺乏有效预测机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五)资金短缺,银行贷款争取难。资金匮乏始终是制约该市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赖私人(民间)借贷资金、职工保险金(含押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筹集发展资金,只有少之又少的民营企业能够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贷款融资。由于融资困难,特别是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民营企业担保难、抵押难、贷款难,导致乡镇企业难于实现规模化扩张。由于没有正规的融资渠道,导致企业融资不畅、资金周转不灵。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融资,不仅利率高于银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时常引起法律纠纷,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由于信用担保尚未形成,信贷难致使企业资金不足,束缚了全市一些有市场、有特色、有前景、有定单的企业发展。
三、制约邯郸市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分析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深层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根源。民营经济之所以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认识问题,主要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更新慢。从社会民众心理去分析,尽管多次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全市干部群众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但仍然存在“官本位”意识较重,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不到位,部分人从内心深处看不起民营经济从业者,一般民营经济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等现象。从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心理分析,固步自封观念较重,主动发展意识不足,小进即满、小富即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思想普遍存在,对竞争熟视无睹,对差距无动于衷,对落后麻木不仁,这是实现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最大障碍。从党政干部心理层面分析,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存在某种程度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对民营企业家们比较羡慕,羡慕他们有钱,羡慕他们的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又存在不平衡心理。认为与民营企业家相比,自己对社会的贡献率不小,而所获得的太少,社会分配不公,因此某些干部怨气太重,于是有的就利用手中权力对民营企业进行卡压,或者对执行上级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比较被动。可以说这些心理认识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障碍。
(二)依法执政不够到位。首先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有些政府部门人员在执行政策过程中说一套、做一套,存在“慢、拖、扣”现象,不但挫伤了民企发展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政府形象。其次是行政审批不规范。虽然经过多次治理,行政审批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一些办理前置审批的部门,依然存在审批标准不太统一、条件不够公开,收费依据模糊,手续较繁琐和超限办理等问题,影响了审批效率。再次是有些单位执法行为随意性较大。少数执法部门对一般违章行为顾及经济利益较多,存在简单处罚现象;个别执收执罚单位仍有层层下指标现象,给企业加重了负担。 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考及对策——以邯郸市民营经济为例(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